新疆福海县与蒙古国接壤,边 境线长50余公里,这里的人们一边守护边疆,一边放牛羊发展生产。
解特阿热勒镇多尔根夏牧场地处阿勒泰后山,牧民的草场都在边 境线附近,放牧的人和牛羊极易越界,守边护边任务异常艰巨。如今,在解特阿热勒镇喀拉毕村,不少过去以骑马放羊为生的哈萨克族牧民穿上了橄榄绿迷彩服,成为了护边员,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喀拉毕村的努尔波拉提·哈加拜家有4口人,家中牲畜较少。当上护边员之前,他和妻子依靠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收入不稳定,家里属于贫困户。
2017年5月,乡里招录护边员时,努尔波拉提第一个报名申请加入护边员队伍,国语、体能等考核顺利通过后,他成为了一名护边员。做为牧民,从小就跟父辈辗转于阿勒泰山,努尔波拉提和其他护边员一样,对夏牧场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都清清楚楚。当有陌生人造访或是有人偷越边 境,他们一眼就分得清楚,并能够及时向边 境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努尔波拉提说,当上护边员,每月可以领到2000元固定工资,当年就脱贫了。
解特阿热勒镇喀拉毕村第一书记刘玉民介绍,像努尔波拉提这样的4口之家,一人当上护边员,全家就都脱贫了。
努尔波拉提当上了护边员后,他的妻子也没闲着。在照顾家里的同时,妻子又应聘到村里当起了协警,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如今,加上每年养殖牛羊的收入,努尔波拉提一家的收入达到七八万元,步入富裕户的行列。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引领下,喀拉毕村这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定居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建起了幼儿园,看病就医有保障,现代家电、小汽车样样俱全,牧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福海县在护边员选聘上,优先选用符合选聘条件、具备履职能力的贫困人员。福海现有370名护边员,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进入的有84名。如今,这些人大都已经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