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工业富联披露2021年度业绩报告,在全球疫情反复,制造业饱受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供应链紧张等不利影响的大背景下,这家全球领先的智造企业依然实现了业绩逆势增长,并给出了大手笔的现金分红方案。梳理财报亮点不难发现,背靠数字经济、重研发、前沿技术储备加速增长、前瞻性布局不断提速等共同支撑起了工业富联业绩的稳定增长。
一、营收利润双创历史新高 净利润首破200亿大关
报告显示,2021年,工业富联共实现营业收入4395.57亿元,同比增长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200.1亿元,同比增加14.8%,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二、大手笔回馈股东 分红翻倍
靓丽的业绩带动工业富联股东回报得到持续提升,基本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长14.77%至1.01元。工业富联也积极回馈股东,拟向全体股东按照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5元(含税)的方案进行股东分红,分红总额近100亿元,同比去年翻倍。
三、数字经济“头雁”特质明显
近年来,工业富联坚定转型战略,坚持把数据驱动、科技创新作为强劲引擎,相关技术和产品实现对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的全覆盖,数字经济标杆企业特质愈发明显,工业富联也因此于2021年被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及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数字经济委员会评选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50”。
四、新产品新技术加速落地 推动云计算业务营收创新高
2021年,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该板块整体收入也再次创下新高,实现营收1776.94亿元。相关成长主要得益于新产品与新技术加速落地,公司与客户共同规划新一代产品,包括模组化运算和存储单元。同时,边缘计算应用初具雏形,端、边、云协作形态逐渐普及,自动驾驶等新应用崛起,带动公司边缘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相关产品成长,也促进AI GPU服务器等产品的出货量产。
五、5G设备销售畅旺 5G+生态系统开发提速
5G相关设备领域,工业富联相关布局包括基站路由器、400G交换器、基站RU、小基站、移动路由器、家用路由器、5G模块及Open-RAN方案等,其中2021年,移动路由器产品取得高速成长,出货突破百万套,WiFi6/6E相关产品出货3000万套。此外,工业富联也在加速完成5G+生态系统开发,拓展5G应用价值,其中“5G+车联网”研发成效显著,公司车联网产品已涵盖5G专网标准产品、边缘运算模块、分享式基站(Shared-RU)、5G OBU及车联网模块等。
六、工业互联网业务进展顺利 助力打造“灯塔工厂”数量增至5家
2021年,工业富联在工业互联网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6.92%,至16.85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5.01个百分点,至43.87%,均为三大主营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一块。期内,工业富联助力打造的世界级灯塔工厂增至6家,数量处于行业前列。此外,公司赋能电子、汽车、机械、能源、住宅、装备等十余个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工业富联已在超过50家重要客户落地了工业互联网服务。
七、坚定战略转型 布局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元宇宙打造第二增长极
工业富联表示,将坚定转型战略,继续坚持把数据驱动、科技创新作为强劲引擎。一方面继续在纵向深度挖掘,通过优化业务组合、巩固供应链的领先优势、提升研发能力和加强人才管理,凭借在规模、供应链运营效率和客户资源的巨大优势,巩固在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横向拓展产业布局,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元宇宙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牢牢把握机会,开创第二增长曲线。2.2亿元,成为该基金最大LP,被视为公司进军半导体领域的重要举措。
八、研发投入连续多年增长 核心技术壁垒日趋牢固
2021年,工业富联研发成本108.35亿元,同比提升7.94%,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增加,研发技术人员超2.5万人。
研发创新实力方面,公司专利申请与授权实现连年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有效申请及授权专利5,504项,报告期内专利授权总数较去年增长33.4%,前沿技术专利储备占比47.9%,主要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机器人、物联网、智慧生活等领域。
九、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ESG评级连获提升
2021年,工业富联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特大洪灾中,工业富联先后为河南省捐款1亿元人民币,为山西省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驰援灾区抗洪救灾。工业富联因此成功入围“2021年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同时位列“2021年中国企业抗洪捐赠500强”第三名。此外,工业富联在ESG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2021年,MSCI两次调升公司ESG评级,升至BB级;公司也连续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等。
十、坚持“绿色发展” “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链重要参与者,工业富联率先布局减碳业务:第一,坚持“智慧工业、绿色科技”的战略发展方向,制定“效率提升、无忧生产、减少能耗”三大目标。第二,以3R原则梯度执行碳中和行动任务,依照Reduce原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依照Replace原则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依照Resolve原则实现碳抵消与捕捉,全面推进碳中和工程。第三,通过持续输出工业互联网能力,主力更多制造企业实现卓越生产与节能减碳。截至报告期为止,公司已获得9座绿色工厂授牌,并有19个子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个子公司获得ISO50001能源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