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农民院士》图书研讨会举办

来源:东方网    2022-04-01 14:10
来源: 东方网
2022-04-01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30日,由云南出版集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光明网承办的《农民院士》图书研讨会在北京及昆明两地联动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 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副主任李冬梅,云南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志强等领导及专家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主 席团委员、《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

《农民院士》图书研讨会北京主会场 光明网记者史文哲摄

《农民院士》图书研讨会昆明分会场 云南信息报记者贾翔摄

《农民院士》一书是一部致敬时代楷模,书写中国脱贫华章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从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知青生涯开始写到乡村振兴的当下,以紧凑的情节、细腻的文笔真实还原了他数年来扎根农村、科技扶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从多个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朱有勇的农民情结,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农民院士》图书云南信息报记者贾翔摄

研讨会上,李敬泽认为,《农民院士》是一本好书,它展现了美丽的云南乡村脱贫攻坚的历程,非常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科学家的形象,体现了我国科学家运用科技改善、推动农民生活的社会现实。

杨谷表示,光明日报和光明网长期关注朱有勇院士的事迹,希望这样的事迹能够在新媒体上广为传播,让广大读者、网友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民院士”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追寻这位俯下身子做研究、卷起裤脚下田地、撸起袖子挥?头、抱起洋芋做直播的“农民院士”。

“朱有勇院士真真切切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帮扶之路。”李冬梅介绍,在以朱有勇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的云南会泽、澜沧两个深度贫困县也都如期脱贫摘帽。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农民院士》突出讲述了朱有勇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基层,应用科技手段带领云南村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精彩事迹,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壮阔的历史。”杨志强说。

与会专家、评论家围绕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主题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本书的创作水准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书中传达出的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用心报国、与民族群众心连心、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尚品格表示了敬意。

  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发言 云南信息报记者何新文摄

朱有勇院士应邀出席研讨会,他代表团队感谢社会各界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他表示,成绩的取得决不是个人功劳,而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全体扶贫干部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的结果,也是澜沧拉祜族群众渴盼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内生动力推动的结果。

《农民院士》作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在研讨会上交流了该书创作思路和创作感受,并回顾了他多次到云南澜沧深入实地采访的经历。

该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成功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2020年度滇版精品图书入库项目、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项目,目前已面正式向全国发行。(记者 蔡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