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货北卖,正宗稻香村可不是北京特产

来源:东方网    2022-04-02 14:29
来源: 东方网
2022-04-02 14: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每当提及中式糕点,很多小伙伴脑海里首先蹦出来的关联词一定是“稻香村”。始于1773年的稻香村集团,前身为苏州稻香村,依靠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终秉承“厚道做人、地道做事、成人达己、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不仅是老百姓心中好品质的代表,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也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无愧于“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苏州稻香村作为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品牌创始者,正宗地位毋庸置疑,但因市面上存在北京稻香村,同样以”稻香村“字号出名的糕点企业,导致不少小伙伴产生消费误区,以为“稻香村”是北京特产。实则不然,这个品牌源自江南,而北京稻香村最初也是南货北卖,并不是所宣传的“京味”。下面就跟大家普及一下知识点吧!

明清时期,苏州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江南一带经济富庶,苏式糕点、园林、刺绣、木作等技艺都是当时精致雅洁人文环境下的产物。稻香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苏州人士沈秋泉等人开始将“稻香村”一词作为店铺字号使用,在今苏州观前街开设了“稻香村茶食糖果摊”,这就是苏州稻香村的前身。

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苏州稻香村的蜜糕,龙颜大悦,特赐下一块葫芦招牌,就这样,苏州稻香村“C位出道”,一时之间名声大噪,成为糕点界独 一无二的金字招牌。到了清末民初,苏州稻香村驰誉全国,伪冒“稻香村”字号靡然成风,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浙一带纷纷出现“稻香村”店铺,大都是姑苏人士分赴各地为谋生而开,南味糕点也因此在全国“开花”。但由于当时包装、存贮和运输等条件有限,苏州稻香村不能满足在外地开设分店的需求,一直标榜自己“只此一家,并无分出”。

  20世纪初的苏州稻香村门店复原图

可见,稻香村一开始就是苏州的糕点,开在其他地方的稻香村不过是仿冒或流传过去的苏式点心。

而北京稻香村也属于南味北传,1983年成立,最初名为“东城区稻香村南味食品店”,讲究江南工艺和南方味道,营业初期,因为自身没有能力生产而长期采用代工的方式,还曾专门到苏州进货再运回北京售卖。

北京稻香村宣称其为1895年金陵人郭玉生在北京创办的“稻香村南货店”的传承,但北京稻香村“旧店重开”的说法并无依据。据考证,历史上北京的”稻香村南货店“早在1926年左右歇业,再无后续。在传承人身份上,北京稻香村也难以自圆其说,据光风撰《记稻香村老经理刘振英》记载,北京稻香村创始人刘振英14岁时,曾拜师北京另一家糕点店“稻香春”做学徒,可见刘振英传承的是“稻香春”而非“稻香村”。

所以说,正宗稻香村并不是北京特产,而是源自江南的糕点品牌,苏州稻香村是唯 一的嫡系传承,在其延续的249年间,为传承“稻香村”品牌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之糕点文化方面,作出了非常显著的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