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薪火,郑志刚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东方网    2022-04-08 09:00
来源: 东方网
2022-04-08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底,郑志刚发起的“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2022视觉创意征集展播活动启动。

身兼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 席兼行政总裁、周大福执行董事、K11创始人等多重身份的郑志刚,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项目鼓励并支持青年人以亲身实践的方式,触摸文化肌理,感受文化内涵,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以青年之手,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图 1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 席兼行政总裁、周大福执行董事、K11创始人郑志刚(图源:新世界发展)

近年来,国潮复兴,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与日俱增;同时,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也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吸引青年人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窥见藏在其内,更深刻的文化底蕴。

作为备受追崇的“新生代文化企业领 袖”,郑志刚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让年轻人产生共鸣。如今,许多年轻人不太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故事其实就是全球的故事。

外界对这位“80后”企业家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坐言起行。

早在2008年,他就一手打造了全球首个将“人文·艺术·自然”三大核心元素的品牌——K11,并赋予了K1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共鉴的责任和担当。2010年,他建立K11艺术基金,不断扶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和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我们帮助了许多策展人,助力中国文化和艺术走向世界,我们也和不同的美术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去讲好中国故事。坦白地说,这样的平台搭建了许久,K11还提出‘文化硅谷’理念,意指要像文化孵化器一样,让数以百计的设计师、建筑师在K11孵化作品。”近日,郑志刚在采访中如是说。

不仅如此,K11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认知。“我喜欢研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喜欢走近手艺人,学习并支援他们,保育、保留濒临失传的中国工艺,比如北方的百宝嵌、螺钿,南方的广彩、灰塑以及宁波的木建筑、江南的丝绸工艺。”郑志刚说,“我们让全球人认识中国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对传统工艺进行展览、拍摄、书写、研究,希望助力这些工艺薪火相传,在当代及下一代人们手中延续。”

本次“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2022视觉创意征集展播活动,意在鼓励并支持青年大学生以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展示当代青年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在文化不断出圈的时代,带领青年走近经典,倡导青年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树立青年人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人。

“青年中国行”系列活动始于2013年,是专注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数十家组织与单位的支持,覆盖全国230多所高校,截至目前超过11000支团队参与活动,影响大学生数十万人,逾百万字报告相继编辑成册对外发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