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等数据全面超预期 金融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王运金表示,从3月份金融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尚未完全恢复,居民中长期信贷增长仍然较弱,仍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持。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等数据全面超预期 金融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4-13 08:24
来源: 经济日报
2022-04-13 08: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初步统计,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

“金融数据全面超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等总量数据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金融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宽信用效果开始显现。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与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有所恢复。

尽管如此,一些专家表示新增信贷的结构仍然不够理想。3月份,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848亿元和3735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394亿元和2504亿元。这显示出,居民消贷和按揭需求较2月份有所改善但压力仍存,消费需求仍然偏弱。温彬认为,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信贷增长弱于去年同期,体现了实体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从企业部门贷款看,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长较多,形成了“冲量”。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0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27亿元。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说明金融机构避险情绪依然较为强烈,更愿意通过票据和短期贷款“冲量”来增加总量。

王运金表示,从3月份金融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尚未完全恢复,居民中长期信贷增长仍然较弱,仍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持。近期,央行等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未来有可能会通过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工具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扩大信贷需求,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通过科创、养老等专项再贷款及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大对消费与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温彬认为,外部形势更趋复杂多变,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从3月份的物价数据看,我国通胀尚温和可控,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金融机构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发挥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双重功能,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陈果静)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