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广场舞大妈都去哪里了

来源:东方网    2022-04-24 09:46
来源: 东方网
2022-04-24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如今的时代,广场舞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重要娱乐活动,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总能在清晨或者傍晚看见成群结队的大爷大妈在公园、广场、小区里,伴随音乐翩翩起舞,这也是他们欢乐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这样的日常,广场舞因此成为脚尖上的中国特色,也成为众多中年人的专属舞台。

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广场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中老年群体之间的友谊,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然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封闭了城市,也封闭了每个舞者的心。新冠疫情爆发,让很多事情的本来计划都被打破,而广场舞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毕竟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减少聚集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自疫情防控政策开展以来,广场舞的队伍日益减少。让人不禁有了疑问,疫情之下的广场舞大妈都去哪里了呢?

【广场舞大妈化身“防疫使者”】

其实,如今在各个城市的每个角落还是能找到广场舞大妈的足迹,只是他们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角里,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志愿者防疫新闻里。

显而易见,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之下,这些广场舞大妈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助力小区化身防疫使者,自主自发成为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这些队伍在各个城市的小区、街道,随处可见。他们穿上志愿者的服装、头戴小红帽,拉上平时跳舞用的大音箱,带上大喇叭,喊着响亮的口号,各种宣传防疫措施,“在家勤洗手,戴好口罩再出门。出门不聚集,扫码测温必须的......”

每日天未亮,这些志愿者大妈就已经开始一天的防疫宣传工作。她们协助各小区登记采集、信息排查、宣传发动、看护并服务居家隔离家庭,分工明确,尽职尽责,每天每家每户奔波。有的居民上班时间特殊,她们克服困难及时调整了上门时间,从早上5点多逐一在小区门口等待,在居民家门口默默守候。不分昼夜、不怕风吹日晒,全力以赴奔波在大街小巷、各大小区……

无论是跑腿宣传,还是助力居委会成为接线员,她们从未喊苦喊累,哪里需要人手,她们都能立即“补位”,以小区防疫楼道长为例,大妈们上岗后,第一时间以本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及时宣传“无疫楼道”六条、“无疫小区”十条等最新防疫政策,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疫情防控重点人员展开地毯式排查,逐户逐人建立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此外,有些地区的志愿者大妈还自编自唱快板、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了社区疫情防控中的一道美丽风景。

此刻的她们不再只是一群热衷于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她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优势,发挥余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居家跳舞是健身的最佳方式】

也许,你会问,广场舞大妈都选择做了防疫志愿者,是不是没有人跳广场舞呢?

答案自然是不会。从目前来看,广场舞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虽然疫情期间人们不能够在聚集在公共场合跳舞,但依然可以选择在家进行线上跳舞。

当前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无症状感染和确诊病例日益增加。疫情严重的城市里,人们被迫居家隔离,能够运动健身的方式少之又少,那么,广场舞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式。

作为全国型的中老年公益文化活动综合性服务平台,国潮文艺联盟一直致力服务于中老年人,鼓励中老年在疫情之下能居家健康生活,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继而推出国潮广场舞平台,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运动健身。为了鼓励中老年人能积极锻炼身体,国潮广场舞平台不仅推出线上广场舞签到模式,同时能让用户在APP上的广场发布动态,分享自己日常生活,让中老年居家不无聊,还能强身健体。这样的方式不仅带动了数千万中老年群体共同健身,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更是在疫情之下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群众积极响应参与。

前段时间,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W3舱执行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有500名患者顺利出舱,同时也提到患者在方舱隔离期间时,医疗团队就在方舱医院带大家跳过“医患方舱广场舞”,很受患者们欢迎,有的甚至主动要求增加跳舞的场次。医疗团队选择这样的方式也是希望能通过一起跳广场舞来调节大家的情绪状态。而且,这也可以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抵抗力,对早日康复有所帮助。

不管是国潮广场舞推出居家跳舞线上分享的模式,还是医患方舱跳广场舞,也证明了线上进行广场舞是特殊形势下的特殊方式,也是居家健身的最佳方式。在疫情险峻的形势下,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身体素质调节,缓解心态焦虑,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虽然当下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但大家都期待疫情能早日结束,静待春暖花开,也希望疫情彻底结束之后,各个城市能够再恢复以往的烟火气息,可以再次看到大妈们走上街头巷尾,在视野宽阔的地方继续进行自己的广场舞,完成自己的梦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