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26年来首次大修,这些龙头企业正在让一技之长“香”起来

来源:东方网    2022-04-25 11:27
来源: 东方网
2022-04-25 11: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何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立法层面近日给出了一份明确且系统的答复。

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也是该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职业教育法将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相较于此前内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图 1新职业教育法推进产教融合深化

除了在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改变公众以往对职教的认知之外,新职业教育法再次强调要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明确诸多举措: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等等。此外,新职业教育法还包含了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做出奖励、税费优惠等激励政策。

政策风口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机遇,东吴证券认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目前是教育行业里面受政策风险较小的细分赛道,属于政策鼓励的方向,今年以来,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多次发声,职业教育或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另据国联证券测算,民办高教/中职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1300/600亿,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

或超千亿的行业规模,也吸引了各个板块的龙头企业纷纷布局。

从教育板块来看,除了传统的职教C端龙头企业中公教育也加快拓展To B端业务步伐之外,受双减政策影响,一些原K12在线教育龙头例如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也纷纷转换赛道,全面转型成人及职业教育。例如去年7月,好未来“轻舟”宣告正式进军职业教育领域,范围涵盖传统技能类、新型职业类与成人学历类。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瞄准职业教育赛道,例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为首 发力平台优势,打造终身学习新生态。阿里、京东等龙头企业也表示将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育数字化高技能人才。

相比以上平台型企业,一些以汽车、ICT等实体行业的代表性龙头企业则更加侧重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例如与职业院校共建专业或者建立实训基地等等,从而紧跟产业升级,缓解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例如,ICT龙头企业联想集团与职业学院共同创建“联想专班”,构建“职业素养+通用技能+岗位技能+岗位实训”课程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

  图 2 联想集团校企合作“联想班”课堂

而联想集团于去年3月提出的“紫领工程”,更是直指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紫领,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指的是既熟悉业务流程又了解相应技术理论,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针对紫领人才的培养也符合当前社会智能化转型背景下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据介绍,目前联想针对紫领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校企合作和企业培养两大模式。校企合作方面主要表现于与职业院校建立“联想班”、共同打造新IT产业学院,实现专业共建,提供专业核心课、岗前技术实训、证书认证和职业素养课程,并且共建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最终向联想供应链生态圈进行人才输送。据悉,每年受益于紫领工程的人数在万人以上。

新职业教育法还提及,国家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例如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师资培训被提上议程。而联想集团相较于其他重平台型企业,区别之一便在于其不仅仅关于职教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推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更多理论与技术能力双过硬的双师型人才。

据资料显示,联想教育已与全国400多所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模式,培养近4万名学生投身于新IT等实体产业的发展。2021年6月,包括联想集团在内的共计63家企业入选了首批国家产教融合企业公示名单。

以往,一些地方存在学校“热”,企业“冷”,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而此次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则是从立法层面完善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助力产教深度融合,同时也撬动了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而联想集团的“紫领工程”则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产教融合的参考新范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