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证券自主研发的证券交易系统再次实现性能突破

来源:东方网    2022-04-25 15:47
来源: 东方网
2022-04-25 15: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长桥证券自主研发的证券交易系统再次实现性能突破,云环境下系统交易延迟低至10毫秒,平均耗时18毫秒,在一个标准配置单元下的业务并发量提升至20000笔/秒。作为业内首个采用云原生架构设计的异地多活、全内存证券交易系统,长桥自研系统的上述性能指标在香港证券行业均处于领先水平。

长桥自研的交易系统不仅在交易延迟上有所突破,还充分发挥出云原生的优势,具备自动弹性缩放、自动故障转移、7x24 小时可持续运行等特点。相较于传统方案,该系统有着更灵活的容量伸缩能力,即使出现极端行情也能实现秒级扩容;应对突发故障时,系统的自动故障转移功能可以实现及时响应、自动切换,降低对用户的影响。

长桥证券成立以来,从0到1完成了交易系统、行情系统和风控系统的自研工作,其中长桥研发的交易系统也是业内首个采用云原生架构设计的异地多活、全内存证券交易系统。

由于证券交易业务对系统稳定性、并发能力、突发处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系统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高可用、高性能、易伸缩等特性,而这正是“云原生”的优势所在。长桥证券在设计核心交易系统之初即面向云原生设计,确保系统能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并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优势,满足证券行业高并发的交易特点。

长桥研发了适应云原生的分布式内存数据库以及分布式无状态系统框架。一方面,长桥将核心数据放到内存中进行处理——相比于传统数据库使用的磁盘读写机制,内存数据库能够提供更极致的读写速度,实现数量级的性能提升,也更适用于证券交易这类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场景;同时,长桥将订单的计算处理无状态化,确保在实现节点的随时扩展与收缩时,订单数据不会出现错误或丢失的情况。

此外,结合云原生架构,长桥证券在基础架构上真正实践了“Infrastructure as Code”,也就是通过代码定义基础架构,通过 CI/CD 实现架构的变更。这种基础架构管理方式使得长桥能以更少的运维工程师管理更大规模的基础资源,同时出错的可能性更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