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萧山区省级大数据精准教学实验区第二次成果展示暨萧山区学科智能化研训活动成功举办。萧山区各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区小学精准教学种子教师等千余人线上参与了活动。
这是继12日萧山区国 家级“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第三次成果展示活动以来,萧山区在4月份所举办的第二场区级展示、研训活动。探索大数据精准教学模式改革,让教中有“数”,研而有“据”,融合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改革的“萧山实践”,正在一步步形成自己的范本。
站在信息化发展的“风口”借势腾飞
“要让精准教学从试点走向常态、从常态走向融合,结出美好的教育果实。”活动上,萧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金炉如是表示。如何让精准教学从试点走向常态、再走向融合?
萧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金炉致辞
早在2021年5月,萧山区即专门出台了《萧山区大数据精准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在这份意见中,明确了萧山区的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采取“持续推进、分段实施”的方式开展,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随后不久,萧山区入选浙江省大数据精准教与学实验区。对标省级“建设标准”,融合区域特色,萧山区同步确定:整合区域内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区域教与学全过程动态数据、打造区域精准教学共同体教研组织、开展区域精准教学共性探索、学生个性发展,最终实现共研共生。
2021年9月起,从区、片、校三级,萧山区遴选出24所区精准教学实验校、450名种子教师力量,构建区域精准教育共同体,推动全区精准教学发展。
搭建引领未来的“顶层平台”,出台促进应用的“运行机制”。早在2020年萧山区国家 级“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启动仪式上,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沈江即已表示,萧山教育站在信息化发展的“风口”借势腾飞,正在打造属于萧山的教育信息化新范式。
让24所实验校开遍精准教学之“花”
语文课《火烧云》伊始,教师缪舒平通过智慧课堂布置的作业采集学情,轻松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课堂过程中,通过系统即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正确率,把握教学节奏与效果。“精准教学在重构教学环境、重塑教学结构、重整教学评价方便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学生‘个性研判’愈加精准。”市心小学校长章小燕在分享学校的精准教学实践时总结道。
市心小学缪舒平教师智慧课堂《火烧云》
2022年,萧山区正在重点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校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作业改进模式、提升区域教师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素养。24所精准教学实验校积极落地,其中不少已经形成了基于自身校情、学情的特色模式,且不断创新、实践。
“大数据让减负真正发生。”金山小学校长夏志明感慨。“双减”之下,如何在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优化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差异化学习?金山小学引入了AI作业机,在教师改完作业的同时,系统化的学情数据报告也自动生成了,班级整体报告和学生个体报告都一目了然。
于是在宝贵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们便能够聚焦作业核心问题、高频错题、掌握不佳的知识点以及课后个性辅导重点,开展精准高效的讲评。不仅如此,系统还能自动定位学生个性错题,生成学生个性错题本,以更精准的作业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市心小学、金山小学精准教学实践分享
在萧山中学,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大数据精准教学,不同学科都在创新探索,已经形成了结合学科属性、基于不同教学情境的成果。
例如针对数学,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644”教学模式,即“一目六环四化四定”。“一目”,即一个目标:学生的智慧发展;“六环”,即课堂的六个环节:导、议、练、展、评、检;“四化”,即学生学习的四个关注行为:预习资源化、课堂探究化、知识结构化、作业个性化;“四定”,即教师教学的四个规定:课前资源推送、预习反馈、以学定教;课中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启迪思维、展示交流、精准评价;课后推选精准作业、推介定向微课、资源共享;课外根据全程搜集的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学习评价,调整教学,形成教学闭环。
在校园中绽放精准教学之“花”的远不止于24所实验校。目前,萧山区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已经普及初高中41所学校,覆盖教师5000余人,学生5.5万余人。萧山中学、萧山二中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学校。
在本次成果展示活动的“大家谈”环节时,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方丽敏指出,讨论精准教学,离不开“需要”、“伦理”两个关键词,“精准教学有限度,评价学生有温度。”她希望教师要思考技术和人文的关系。萧山区教研室书记、主任高建祥更强调,在精准学科知识点、精准学科素养的同时,每位教师,也要“精准呼唤每一位孩子的姓名”。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方丽敏(左),萧山区教研室书记、主任高建祥(右)分享
用大数据为教学赋能,让智能化为学科助力。行走在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之路上,萧山区不仅思考不止、创新不止、探索不止,更在示范引领的奔途中,开始思考更多关注教育每一位个体的议题,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不断擦亮萧山教育的“数智名片”,奋进萧山“美好教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