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青鸟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与持续获利能力

来源:东方网    2022-05-12 11:28
来源: 东方网
2022-05-12 11: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历经9 年打造,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已成为昆明市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载体,是云南省、昆明市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紫云青鸟由云南康旅集团下属企业云南紫云青鸟珠宝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立足于已建成的23 万平方米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了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激发园区文旅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区别于多为老旧工业遗址改造的都市型文创园区,紫云青鸟从建造初期即秉承着产业链聚集的初心,反复揣摩设计整体布局规划、建筑外观形态与园区运营思路等,最终呈现出今日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国际化文创产业园区。

也正是有着超前的空间规划与对产业聚集的坚持打造,园区才能以优越的基础条件在2019 年吸引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综合大厅落地园区。

在多年实践中,紫云青鸟一直所坚持的政府和市场双向引导产业集群创新运营模式,成为了工业地产运营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最早承接玉回云南的产业使命,到后续建设永不闭幕的云南民族文博会,到现在建设国家文化进出口服务基地、跨境电商园区,园区自身发展与政府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目标一直相吻合。

紫云青鸟的阶段性目标总围绕着政府的产业战略布局,通过政府的引导与政策的扶持,以政府力量为支撑,通过政府对产业规划、方向、管理、运作、投资等各方面所给予扶持,为快速的企业总部聚集和产业链升级提供强有力保障,以政府二级招商平台的角色承接重要产业项目。

以市场为导向对园区产业链集群布局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针对数字经济所引发的经济关系调整和云南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的大趋势,紫云青鸟不断针对性引入符合市场发展方向与未来市场增长空间较大的产业板块和企业,为园区产业集聚创新带来巨大的内生动力,对一些增长乏力的板块敢于进行淘汰或革新,紫云青鸟以广阔的前景市场和发展空间作为针对性招商布局的评判标准,将过去“设计+加工+销售”的产业链逐步调整为“ 文化+科技+互联网”的全新布局,改变传统产销模式,力图在园区内建立一个层级清晰的“共享市场”,市场中的各方各取所需,大大缓解各企业自身生产要素的限制,激发园区文旅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不断挖掘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商业机会

统计显示,目前,注册入驻在园区的各类企业已达700 多家,在此期间,入驻园区的企业经历了4 代更迭。

2013 年至2015 年间,以珠宝翡翠为主营的个体手工业者为代表,建立了以珠宝玉石类加工设计及批发零售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16 年至2017 年间,升华为以云南民族非遗文化和创意设计为主营的中小微企业,产业涵盖云南“金、木、土、石、布”。

第三代则出现于2018 年至2019 年间,以自我研发为导向的品牌化经营企业占据了园区入驻企业的73%,文化交流、文化培训、文化赋能使得这些文创企业除了具备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兼具现代化产品进入区域市场竞争的商业能力。

2020 年至今,则多以“文化+科技+互联网”相融合的新型企业入驻园区,推动传统文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文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了园区发展的当下目标。

随着入驻企业的产业聚集和适时的调整,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遵循着“开发建设—品牌人气—产业形态—物业价值—股权增益”的工业地产运营路径,园区物业的售价和租金受惠于产业聚集而获得高溢价。

物业价值的提升,不仅为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健的财务保障,也为未来更广范围的引入产业资本对园区进行后续合作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租金收益与政府补贴一直是现存工业园区的普遍盈利模式,但这样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形成实现园区自身更新的资本积累,许多产业园区在勉力维持中逐步老化。

紫云青鸟为了走出这一发展桎梏,不断挖掘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商业机会。

通过不断建立“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文化进出口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能力,获取直接服务收益。

在发现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文创项目时,通过为入驻企业在启动初期提供孵化服务、物业支持等资本投入,转化为相应投资权益,获得相应产业收益。

如果将产业园区一根线,入驻企业比作一粒粒珍珠,无论是单独的线或是珍珠都卖不上高价,紫云青鸟所做的就是将两者合并,通过产业集群将二者连成珍珠项链,形成产业链大平台,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与持续获利能力。( 孟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