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什么作用

来源:东方网    2022-05-13 15:32
来源: 东方网
2022-05-13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受疫情叠加、内循环新格局影响,文旅产业的创新变革加速,文旅消费呈现迥异于过往而日渐更新的现象与走向。据小猪民宿发布的《2022春节旅行住宿报告》显示,2022年春节围绕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就地过年带动周边有频次提高,城市近郊周边精品民宿预订占比高达65%,平均间夜2.5天。

小猪民宿联合创始人王连涛表示,“疫情让民宿行业整体迎来提质升级的机遇。”疫情后国内的旅游消费方式会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出行方式将继续向高频、短途、周边休闲游转化。

在成都,节假日期间大邑安仁、蒲江明月村、都江堰青城山、龙泉驿山泉镇等热门区域的乡村品质民宿入住率超过80%,住民宿成为假期家庭游、亲子游主要的度假方式之一,中高端、高品质乡村民宿受到热捧,根据相关线上平台显示,假期成都乡村民宿套餐平均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超70%。

对此,行业人士指出,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以及中高端民宿集群也将会在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利好下成为持续热点。乡村民宿旅游的持续火热,在助力精准脱贫、产业融合与推动农民本地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成都大邑安仁南岸美村的高端民宿溪地阿兰若,今年30岁的餐饮主管刘思萍感受深切,以前她在成都市区一家知名中餐厅工作,每年过年都要留在成都加班,没法回家和家人团圆。如今她回到村里的民宿工作,过年期间虽然忙碌,但下班后能和家人团聚,平时也能照顾到家里的孩子老人了。

“家里有老人小孩,肯定是希望能留在村里工作,但是以前年轻人留在村里也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打零工,工资低还不稳定。现在村里开了不少民宿,提供不错的工作机会,我以前的工作经验也很适用,就选择留在村里工作。”据刘思萍介绍她现在每天上班通勤仅需十分钟,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在4-5千元/月,单位还买了社保。比起在成都市区还要自己租房,生活成本高,小孩也只能留在村里由老人照顾,平时家人有个生病发烧也照顾不到,现在的工作她十分满意。

“我上晚班的话中午11点才上班,这样早上还可以先送孩子去幼儿园,上早班的话下班回来还能辅导上小学的大儿子的作业,周末的话也能抽时间陪孩子出去玩儿了,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陈芳坦言,能够在就地就业,生活的幸福感属实提高不少,而且如今这份工作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让自己对未来更有信心。

刘思萍的经历仅仅是民宿发展推动农民就地就业化的一个案例,在溪地阿兰若,像刘思萍一样,因为民宿开进村里解决就业问题的当地村民还有很多。据溪地阿兰若店长介绍,目前民宿员工一共60名,59名员工都是本地村民,从2019年民宿开业以来,店里陆续招聘过七八十位本地村民,他们会对员工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入职员工也会买社保等,随着民宿运营越来越好,员工的工资收入也提上去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事实上,农民就业一直是个社会问题,大批农村劳动力为了家庭生计常年在外辛苦打拼,与家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导致了农村的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留守群体普遍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今,随着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吸纳大批农村劳动力在旅游民宿行业就业,既能挣钱也能兼顾对家人的照顾。同时,乡村民宿还带动了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更多人在旅游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就业,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也还推动了农村共同服务水平的提高。

据上海阿兰里集团总经理所说:溪地阿兰若所在的南岸美村的新华社区,近两年随着自然田园绿道游、庄园艺术游等主题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溪地阿兰若等精品民宿的落户。2021年,新华社区集体经济,人均纯收入都在大幅增涨。不难看出,乡村民宿旅游不仅带动乡村脱贫,助力乡村经济振兴,通过推动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化,也帮助更多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