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婧 崔明明)5月18日,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举办了全市首场政府开放日专场活动,组织了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就合成生物、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认定相关政策为企业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媒体进行深入解读,聚焦科学城建设提高政策解读质量,更好发挥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功能,助力企业发展,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光明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重点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本次专场活动主要围绕《深圳市光明区合成生物企业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展开政策解读。
关于合成生物企业认定,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赵彩霞介绍,光明区认定的合成生物企业包括合成生物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及产业配套领域三大领域,且同时满足经济效益或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以及转化能力三个方面的相关条件。认定为光明区合成生物企业后,可申请享受优惠和扶持政策,包括4大板块,22项具体措施。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创新促进科科长向小四介绍,目前,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已开展两批申报认定工作,共认定合成生物企业14家,估值约82亿元,2021年总产值约1.7亿元。其中首批通过认定企业9家,第二批通过认定企业5家。
关于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认定,赵彩霞表示,目前光明区内科技企业本身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行者企业方面,尚未形成梯度化企业培育体系。因此,相关办法在认定条件上充分考量了企业创新型指标和增长性指标。
在奖励方面,首次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将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首次认定为成长型企业,将一次性给予60万-80万元奖励。对认定有效期内的科技型和成长型企业,光明区还将每年按其研发费用较上年增长部分的10%-15%给予资助,每家企业资助金额最高为50万-100万元不等。
据了解,此次光明区政策扶持力度空前,企业纷纷通过来电、光明企业门户留言咨询等方式了解申报资质及流程。为了让辖区企业更清楚地了解申报条件及流程,推动认定工作顺利开展,向小四针对前期开展申报认定过程中的高频常见问题逐一进行解答释疑。在企业问答环节中,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关于“瞪羚企业”认定标准及相关资助政策、关联企业同时申报合成生物企业认定标准以及针对各项政策出台的时间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对于媒体提出的未来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将如何发力,助力国际一流科学城建设,赵彩霞表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支撑科技创新”为主线,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等“五大行动”,把光明区打造成为科研经济发展先行地。
据悉,自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加强政策解读工作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6年印发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都对加大政策解读提出新要求。光明区紧紧围绕相关要求,不断改进政策解读工作方式,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进行实质性解读,全面提升解读工作质量。
事实上,光明区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并结合构建科学城全方位、全流程、数字化的政务公开体系的思路,为科学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制定了工作方案。其中,除打造科学城政务公开线上专区以外,光明区把丰富科学城政务公开活动列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其中重点提到组织策划政府开放日主题活动。
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王妍表示,光明区今年将聚焦科学城建设,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在科学城特色政务公开专区推出“数说科学城”“图说科学城”“企业家之声”“外眼看光明”“城市更新一张图”等专题,多元呈现科学城建设发展之路。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运用好民生诉求数据,围绕企业、群众关切问题,以视频、图解、文字等公开形式予以有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