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成为国际债券市场震荡加剧背景下的亮点所在。
机构人士认为,近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流动性持续充裕,叠加疫情等因素抑制有效融资需求,金融机构面临一定的资产配置压力,资金大量涌入固收市场,推动各期限、各品种债券轮番上涨。当前,宏观政策聚焦稳经济,流动性收敛风险有限,资金面宽松仍构成债券市场行情的有力支撑。不过,债券投资者也应关注信贷投放情况,警惕宽信用预期强化、市场情绪上升造成的影响。
债市各品种收益率下行
近期,债券市场各品种收益率纷纷下行,短期限债券尤为明显。
4月以来,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5月25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97%,较4月初下行约18基点。在此期间,2年期、3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下行12、7基点。近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74%至2.84%区间窄幅震荡,最低报2.74%。
信用债市场表现也颇为类似。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25日,4月以来,AAA级6个月、1年、3年、5年期的企业债收益率分别下行49、36、32、28基点。“信用债正上演‘抢券’行情。”面对近期信用债轮番上涨的局面,有市场人士这样形容。
此外,近期同业存单利率进一步走低,并持续大幅低于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截至5月25日,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报2.32%,低于1年期MLF利率53基点。同业存单的旺销直接刺激了投资同业存单的资管产品需求,导致的结果就是近期多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行火热。
兼具股性债性的可转债近期也颇受资金青睐,市场交投活跃,部分个券表现抢眼。据统计,5月以来,可转债市场日均交易额约1245亿元,较之前明显放量。
资产配置压力增加
中国债市何以如此之稳,稳经济可能是关键因素。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经济承压,宏观政策相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营造出宽松的政策氛围和资金环境,有利于市场利率下行。
近期,货币市场工具和短期债券的利率领衔走低,充分表明了这一轮行情由“政策”“资金”引导的特征。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近一段时间,人民银行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并加快上缴结存利润,财政部门则推动加快落实退税减税,提高支出强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为市场注入了充足流动性。但目前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使得银行体系积聚了一些等待运用的资金,造成流动性持续充裕,货币市场利率率先大幅下行,带动短期债券利率走低,进而又牵引中长期债券利率下行,形成板块比价和轮动效应。
据统计,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代表性的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平均值为1.59%,处于历史低位,比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低51基点。
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分析,“固收+”产品遭遇的赎回冲击消退,银行理财产品仍有规模诉求,机构欠配的状况比较明显,也推动了近期债券市场的偏强走势。“机构欠配现象持续,配置资金大量涌入信用债市场。”东方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齐晟如是说。
机构看好长期限债券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债券市场出现比价效应和轮动行情,本质是填平估值“洼地”,行情持续依赖于当前宽松政策环境特别是资金环境的维系。多位业内人士称,国内外形势变化造成超预期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决定了宏观政策会继续聚焦稳经济,短期内流动性出现大幅收敛的可能性较小,宽松资金面仍是债市行情重要支撑因素。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称,当前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的政策信号十分强烈,因此在看到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之前,市场资金面大幅收紧的概率很低。
“宽货币稳信用环境带来的博弈机会值得参与。”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认为,即使后续流动性有所收敛,大概率也是向合理充裕水平回归,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环境的逆转;同时,地产链条恢复、基建投资发力仍需要一定的过程,“稳信用”不会一蹴而就。
光大证券、广发证券等机构表示,在流动性收敛之前,长期限债券存在一定的博弈机会。张旭认为,相比1年期国债等短期债券,以10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并不明显,比价优势逐渐显现。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提示,长期来看,若稳经济、稳信用、稳地产的政策进一步集中出台,可能强化宽信用预期,或逐步推动债券市场收益率迎来拐点。此外,张继强称,目前股市“市场底”逐渐清晰,未来将从风险偏好和资产性价比的角度影响债券市场的投资情绪。
(连润 张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