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高达千万!招聘陷阱防不胜防 赶集直招七大核验助力求职者安心就业

来源:东方网    2022-06-01 15:35
来源: 东方网
2022-06-01 15: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又是一年毕业季,教育部门数据显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对于初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找工作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个中陷阱防不胜防。一些黑职介会抓住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设计出各种求职陷阱,以谋取非法收益。赶集直招为广大求职者整理了3种高发的求职陷阱,并梳理了对应的防骗技巧,提醒求职者防范风险。

骗局一:非法收取费用

小李去一家工厂应聘工作,被骗子团伙以入职体检的名义,带到指定医院缴纳了199元的体检费,但在体检完成后又以人招满了为由,拒绝了小李的入职申请。

赶集直招提醒大家:该工厂并无实际招工需求,真正的目的是为指定医院拉入职体检业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有用人单位以工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金、考试费等名义向求职者收费,一定要警惕了。

骗局二:职介诈骗陷阱

小王通过中介应聘某船务公司的乘务员工作,到达中介公司后,被对方以办理“工资卡”的名义,办理了两张信用卡,并盗刷了16000元。等小王发现事情不对后,中介公司表示,小王的介绍人与自己的企业无关,拒不承担任何责任。

赶集直招提醒大家:介绍工作是假,盗刷信用卡才是骗子的真实意图。在招职介介绍工作前,现查明该职介中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向职介中心求证职介人的劳务关系。正规中介机构除具有中介许可证之外,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较显眼位置。

骗局三:网络刷单骗局

小张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对方给他介绍了一个“在家办公”、“日结高薪”、“月入过万”的工作,工作内容需要小张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指定商品,词类商品多为虚拟商品,如:充值卡、网络服务等,完成付款后需小李通过付款截图和订单编号联系企业获得收益。

在进行“刷单项目”的过程中,期初小李会得到小额回报,但当加大刷单商品价值时,则会被企业告知:由于系统问题(或银行问题)目前暂时无法返款,需额外再多刷几笔订单才可集中返还受益。最终小李因为想拿回自己的收益,所以不断支付商品的本金,使自己收到更大的经济损失。

赶集直招提醒大家:刷单骗子会以蝇头小利吸引求职者上钩,然后骗取高额费用。选择正规平台寻找兼职,面对高薪兼职一定要提高警惕,远离娱乐场所的兼职工作,凡是先交钱的工作一定都是诈骗,刷单违法,切莫以身试法。

面对诈骗分子的种种诱惑和蝇头小利的示好,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往往容易放松警惕。为了向求职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求职体验,赶集直招创新推出实地核验、VR实景、在招核验、薪资核验、资质核验、实名核验、企业探访七大核验功能,对平台内企业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职位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查验,从智能化、一体化服务等多维发力,保障真实企业直接招,为求职者安全就业增加砝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