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微光 守“沪”有我

来源:东方网    2022-06-16 10:52
来源: 东方网
2022-06-16 10: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中建七局上海公司项目团队奋战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集中救治方舱

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奋战,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是一个个逆行而上的身影筑起战疫防线,是一抹抹志愿微光汇聚信心和希望,而这之中,亦有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

4月9日,为应对严峻的疫情态势,接到上海市住建委应急工作要求紧急支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集中救治场所7号馆、8号馆建设任务,上海公司建设者听党指挥、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冲锋向前,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工匠团队集结出征,逆行而上、建设救治方舱。

抢时间“连轴转”

“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要顶着上!”作为方舱建设现场负责人的宋永雷,他以日夜不缀“连轴转”的工作作风,为上海抗疫奉献中建七局力量。

作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将,宋永雷清楚认识到此次任务时间是关键,必须上足“马力”,将任务保质保量“抢出来”!面对国家会展中心7号、8号馆内散布的点位,他结合现场情况,迅速理顺人员需求,坚持“分组突进、先急后缓、集中攻坚”的策略,将人员分成四组,分别突击7号、8号馆外围的材料转运、护士站排水接线等工作,再集中力量攻坚保障电缆接驳。自4月9日晚上9点直至任务结束,宋永雷一直奔波于各个点位,了解施工进度,解决施工难题,为大家加油鼓劲,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全力以赴打通如期交付“最后一公里”。

再苦再累也值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月9日,建设者代川接到紧急通知后,便即刻向居住社区提出申请,随即赶赴国家会展中心方舱项目施工现场应战,配合现场负责人步履不停、不眠不休地辗转奔波于馆内施工现场,协助项目开展推进、后勤保障。有着多年物资管理经验的他,还在隔离期间干起了“老本行”,不仅每天带领管理人员为工友们分发抗原拭子、测量体温、统计结果,把两处隔离点的防疫物资统管起来,保障防疫工作有效展开,确保大伙儿“零”感染。

肩负的责任战胜身体的疲惫,这位可靠的重庆“大哥”只是单纯觉得既然来到这里,能为支援上海抗疫出一份力,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全神贯注做精品工程

“隔离患者们被迫来到救治所所,本就很不容易,那么他们使用的配套设施,就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让患者们在自己建的救治所里用的舒服。”来自上海普陀分公司工程部的刘明,也是一位党员。当他紧急驰援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便秉持着这一信念,用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担当。面对现场众多的水电安装任务,刘明发挥长期积累的安装施工经验,积极配合现场负责人,带领工友们全神贯注投入安装进度。刘明在现场狠抓每一处细节,细到每一个电箱接线,每一处水龙头安装,他都反复查看叮嘱,以鏖战与坚守,为圆满完成方舱建设任务打通关键的枝节。

完美搭档实现突破

当施工员与安全员完美结合,绝对能实现“1+1>2”的效能。方舱建设者孙田捷和李倍倍,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好搭档。工期虽短,但孙田捷带领工友对余下的工程量发起攻坚,而李倍倍则以自身电工技能助力水电安装,合理的分工再加上互相查缺补漏,使他们负责的区域进展最为迅速,高质量完成施工进度,实现了自我突破。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两个青年人愿意在该奋斗的年龄,发挥专业所长,投身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为了能让方舱提前交付尽早投入使用,上海能早日战胜疫情,身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他们愿意多做一些!

激励工友奉献力量

施工与防疫都是第一线。方舱建设者叶虞杰不仅在援建过程中全心全意投入生产,更在隔离期间内带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方舱中,他带领工友率先完成护士站的通水通电工作,更全程参与了场地清理、电缆接驳等工作后。隔离时,他主动协助核酸检测服务,维护排队秩序、把控检测入口,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工友顺利完成核酸检测。针对工友们安全距离把控不到位的问题,他反复引导,在有限的场地内使整个检测队伍距离安全、有条不紊,其细致耐心的态度,舒缓了工友急切的心情。

“上海不容易,我们也想为抗“疫”出点力,有信心能做好!”被大家亲切称为“老李”的李国成,经过多年的历炼,早已成为工友们的“主心骨”。在这次援建过程中,听从指挥,带领工友们奔波于场馆各节点,带领大家清理场地,在他的鼓舞下,工友们满头大汗,仍是热情高涨,以拼搏精神竭尽自身所能为打赢这场战“疫”奉献力量。

“送餐小哥”送关爱

“老李,出来拿饭了!昨天你说没吃饱,今天又给你多带了盒米饭。”施工员刘金粮绝对是工友们每天最期待的人。隔离期间,面对工地大门接收点与隔离点的“最后100米”,他主动变身为后勤保障“送餐小哥”,每次经过周密的消杀后,他将饭菜按名单,逐一送至隔离寝室,为工友们送上热呼可口的饭菜。骑车送餐的身影,来回奔波的汗水,他用质朴的行动把组织上的关爱送到大家的心坎里,让大家都感到温暖踏实。

时刻彰显“铁军”本色

在疫情面前,近60岁的老“基建工程兵”杨阿才选择迎难而上,冲锋陷阵在抗疫“第一线”。老杨发扬基建工程兵“铁军精神”带领年轻一代建设者奋勇拼搏,投身援建项目攻克难关。他主动协助项目负责人分批安排工友,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协调人员通水通电。即使不再年轻,但老杨的心里却依旧火热,时刻彰显“铁军”本色。

鏖战前线筑起防疫“堡垒”,投身社区点燃志愿微光。疫情期间,上海公司110名沪尚先锋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0余,服务时长超2000余小时,为附近社区提供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0万余元;许多居家办公干部职工主动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承担了看似琐碎而又不可或缺的大量工作,用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希望的光芒。

5月26日,上海市住建委与上海市方舱医院建设指挥部发来感谢信,对上海公司勇担使命、尽锐出战,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

在抢建方舱那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尽管他们角色不同,但使命却一样崇高,上海公司的建设精英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守“沪”一方平安,挥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姚若飞、赵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