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工融合创新发展产学研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来源:东方网    2022-07-18 16:05
来源: 东方网
2022-07-18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医学领域面临又一次重大变革,医学工程已经发展到了“智能医学”阶段,人工智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医疗装备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医疗(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场景逐渐从医疗机构延展至患者家庭,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医疗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特别是由智能巡诊机器人、数字化病房、智慧医院、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智能终端所构成的多级远程医疗网络,将逐渐取代原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极大缓解我国现阶段“看病难”、“诊疗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部署及要求,坚决落实对山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争当沿黄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干事创业、敢于担当。同时响应和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医养健康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山东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新医科”发展和“新医科”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医科内部以及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欧德神思(CODESYS)软件集团、山东博识鹏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医工融合创新发展产学研高峰论坛”暨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智能医学与医疗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7月16日在山东政协大厦举行。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靖士宽,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负责人、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凌沛学教授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以“医工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以主旨演讲、专题报告、机器人临床应用展示、学科交叉融合经验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板块为主线,汇集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病房巡诊机器人、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科技精英和企业家进行经验交流共谋合作,搭建医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展示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成果,促进产、学、研、资、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及交流合作,助力山东省打造医工融合创新发展新业态,引领医疗领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发展中国家工程院(AETDEW)院士、CODESYS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马立新,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教授,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田新诚教授,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锐教授以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学者和临床医学专家,分别就“人工智能与医疗机器人产业化”、“从虚拟现实到真实的世界—机器人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基因组大数据视野下的病毒进化和多样性研究”、“生医样本无人检测系统构建及其数字孪生探索”、“'机制多谋,肺同凡响'达芬奇机器人在肺外科的临床应用”、“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演讲和交流,论坛上由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田新诚教授代表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几十个倡议发起单位宣读了《山东省医疗领域机器人(医工融合)产业创新中心》发起成立倡议书,田新诚教授倡议并诚挚地邀请医工融合领域、医疗(康复)机器人行业中的协会/学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机构齐心协力共建“山东省医疗领域机器人(医工融合)产业创新中心”,秉承“创新、创业、共享、共赢” 的理念和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和“新医科”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在热烈的掌声中,靖士宽副厅长、凌沛学理事长、李贻斌理事长、孙富春副理事长等领导和专家共同为“山东省医疗机器人(医工融合)产业创新中心筹备办公室”揭牌。

论坛期间,经过一百多位委员们的投票选举产生了以马立新教授为主任委员、以宋锐教授、田新诚教授、万熠教授、刘少华教授、蒋绍博主任医师、王大川主任医师、李琛副主任等为副主任委员的专委会领导班子,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和热情洋溢的掌声,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希华教授为马立新教授颁发主任委员聘书,并宣布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智能医学与医疗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至此,在盛夏七月的泉城济南,论坛为同仁们奉献了一场由院士、专家和产业精英们倾力打造的学术盛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