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守护地球梦想:中国16岁少年挑战“冰川之父”之巅

来源:东方网    2022-08-01 15:09
来源: 东方网
2022-08-01 15: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9日9点45分,在历经14天的艰苦跋涉,先后经历了暴风雪、低温等恶劣天气后,来自北京的16岁高中生岳恺朗跟随探险队登顶位于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成功开启了自己“气候行动”的第一站。

作为中国青少年一代关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的代表,岳恺朗是登峰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员。他此行的目的是通过雪山攀登和科考,来学习和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同龄人关注气候变化。

岳恺朗登顶照片

2005年出生的岳恺朗目前就读于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他自小热爱体育和公益活动,曾多次获得学校“优秀体育健将”“公益服务之星”等称号。对于气候变化,他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2021年,岳恺朗认识了中国首位独步南极、长期致力于冰芯科考工作的科学探险家温旭,并在温旭的带领下开始学习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试图通过参加冰川科考来亲身体验气候变暖下冰川消融的现状。为此,一年多以来他一边努力学习高效完成课业,一边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并针对性开展攀岩、攀冰技术训练,平均每天运动超过4个小时。

图:岳恺朗攀登途中

2022年7月15日,岳恺朗利用暑期时间,终于踏上了攀登慕士塔格峰的“气候行动”征程。慕士塔格主峰海拔7546米,屹立于帕米尔高原,围绕其主峰两侧发育了许多规模庞大的山地冰川,因此有“冰山之父”的美誉,是研究冰川和气候变化的理想之地。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但是对于初登7000米级山峰的岳恺朗来说,仍然是一次艰难的挑战。随着海拔逐渐升高,两周来在低温、低压、低氧的极端环境下,他不断通过适应性攀登,逐步克服了高海拔带来的各种不适,并在温旭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梯度表层雪样采集工作。7月26日,岳恺朗作为A组第一批队员,正式向顶峰发起了冲锋,从海拔5200的登山大本营开始,连续攀登4天,经历了暴风雪、低温等恶劣天气,终于在7月29日成功登顶并安全撤回营地。当老队员问岳恺朗怕不怕时,他这样回答:“我相信只有勇于尝试,才能聚焦热爱!一次实际行动比喊一万次口号更有力。”

图:采集样本

今年夏天不断突破的高温纪录,让不少人明显地体会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很多城市遭受着热浪等极端天气的袭击,而那些人迹罕至的地区也不能幸免……曾先后12次登顶该峰并多次带队进行浅冰芯钻取的温旭老师说:“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气候变暖使我国中低纬度的冰川加剧消融,80%的冰川正在融化。冰川记录了地球气候演变的历史信息,可以反应当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珍贵的科研素材和大自然的历史书。”

图:队伍攀登途中

对此,经历了15天艰辛攀登的岳恺朗也深有感触:“现在全球气候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沿途的点点滴滴让我倍感震撼,也颇感心酸,人类的自律对保护冰川、保护蓝色星球真的太重要了,我真心呼吁所有人和我一起关注气候、保护地球。”他计划明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影响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气候行动中来,尽一切可能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标”,保护地球母亲而努力!(文/万頔 图/岳恺朗)

图:慕士塔格峰冰川

图:冰雪中攀登

图:抵达C2营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