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县:护边事业的传承者加尔肯别克:守边护边是家庭文化

来源:东方网    2022-08-11 16:14
来源: 东方网
2022-08-11 16: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欢迎你们来到夏牧场,请注意遵守法律法规,遇到什么情况请及时跟我们联系。”对通行人员各类信息核对无误后,护边员加尔肯别克都不忘再叮嘱几句。

这个黑黑瘦瘦的哈萨克族青年是喀拉玛盖镇开勒铁开村的护边员,自从光荣加入护边队伍,他一干就是15年。

作为生长在草原上的牧民,他用对护边事业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一步一步成长为护边队伍的中坚力量,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老伙子”了。

加尔肯别克说,他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护边员,从小就教育他要热爱祖国,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也是父亲经常给他说的一句话,现在他也用这句话教育年轻一代。

蜕变,见证家庭荣耀

加尔肯别克加入护边员之前对从事这项工作的父亲并不理解,那时候的他和其他小伙伴一起过着从无忧无虑策马奔腾的日子,放牧挣钱消费是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对父亲每月150元的护边员工资很不屑,希望父亲能和他一样把主要心思放在生产上,多挣钱。

可父亲总拿那句话来教育他,慢慢的对父亲的工作就有了意见,直到他参与的一件惊险的事情才彻底发生改变。

2006年7月,与父母一起游牧搬迁中的加尔肯别克在中蒙边界26号界碑附近发现一伙人在这里驻扎,准备过夜,他不知道这些人的目的,就告诉父亲提高警惕,父亲和他一起悄悄查看情况,发现这是一伙偷挖草药的可疑分子。

父子二人分析,他们驻扎的地方距离中蒙边界线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些人偷跑到边界线外,将会对两国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父亲要他立即骑马去红山嘴派出所报案,晚了这些可疑人员肯定会跑,可能会为影响到我们国家的荣誉和安全。

加尔肯别克快马加鞭赶了18公里山路到红山嘴派出所说明了事情的紧急情况。随后在他的带路下,红山嘴派出所与边防连部队官兵们连夜过河成功将这21名可疑分子抓获。

由于父子二人为抓获了不法分子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事件,边防部门对他们进行了隆重表彰,作为草原上的模范人物,走到哪里都有人投来赞许羡慕的目光。

加尔肯别克也成为小伙伴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件事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誉感,为了守护好这个荣誉,自此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护边员队伍,像他的父亲一样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成长,从荣耀变成责任

在加尔肯别克的不断努力下,他终于被选拔为一名护边员,虽然有和父亲一起工作过的经历,但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才发现守边护边远非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边界的安全稳定上,牛羊不像以前那样保持良好的长势,对家庭收入也有了影响,并且其他牧民家的牲畜在自己的管段里到处跑,很不好管,一旦越境就是自己的责任,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加尔肯别克犯了嘀咕。

父亲看到了他的状况,就耐心的教育他: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边界线内是我们的家,连家都守不好,有那么多牛羊有什么用?

听着父亲的话,他想想自己的职责,想想当年父亲和自己获得的荣誉,内心便不再挣扎,带着护边守家的责任,他认真总结管不好管段的原因,他认为牧民对边界没有概念,游牧的区域较大,随着水草到处跑,等真正看到边界线就来不及了。

为了妥善解决好牛羊越界这个问题,加尔肯别克自费在方圆2公里范围以内的山头上刷红漆,向周围放牧的牧民们宣传,红色就是警告前方不远处就是边界线,不能超过刷红漆的地方,不然人和牲畜就有越界的风险。

与此同时他用自己会国家通用语言的便利,带领周围牧民群众学习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积极参加边防部队与派出所组织的巡逻任务。

就这样,一颗心在边界上安顿下来,这一干就是15年。多年的辛勤付出,让他分别在2008年、2009年、2014年被阿拉善派出所、福海县边防大队评为“优秀护边员”等表彰。

升华,献身护边事业

对护边有深厚感情的加尔肯别克认为守边就是守国,国安才能家安,守边工作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归属感,使命感。这么多年来,加尔肯别克见证了新金沟执勤点的成长历史。

鉴于他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管区的特殊位置,派出所此前在他家牧场附近设置了一所用木头搭建的简易检查站,由他负责管理,多年来无论多艰苦他都一直坚守在这里。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现在门前的简易检查站升级为正式检查站,配齐了装备和生活设施,增添了人手,如今他和上勤的护边员一起负责检查每天的过往车辆和人员,确保边界安全。

加尔肯别克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界线,他深深地爱着并保护着边界线上的一草一木。结婚以后他把妻子也拉进了护边员队伍,以前的父子,现在的夫妻,他们将红色护边精神作为家庭的文化传承,一个家精彩的护边故事在边界的草原上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