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福建农林大学学子实践扎根大地,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东方网    2022-08-16 15:01
来源: 东方网
2022-08-16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8日至22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访古寻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通过实地走访研学,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助力古村保护、驻村资助宣讲、筑梦留守儿童、铸牢文化自信系列活动,赋能乡村振兴。

01///扎实调研重视实情 传统古村重焕新生///

“福建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的培田古村落就在福建”实践队聚焦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通过实地走访当地乡贤及青年创客,深入了解现阶段古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针对现存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产业革新+支部领航+乡贤影响”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把“打造品牌,引智入村”的发展思路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中,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形成精品乡村品牌;依托党建引领,使党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让支部领航乡村振兴;树立典型,立足乡情,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例,营造学习先进乡贤的环境氛围。在为古村落保护建言献策的同时,实践队加强古村落宣传,依托网络平台传播优势,搭建网络宣传矩阵,对古村落进行多角度宣传,为培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助力。

image.png

实践队队员实地走访调研古村落发展情况

02///资助入户纾困解难 筑梦育人情满大地///

为深入普及国家高校资助政策,实践队精准入户,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详细讲解申请学生资助所需的条件及相关申请流程,用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为受访学生答疑解惑。在讲解资助政策的同时,实践队队员结合自身经验,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享大学生活,用朋辈辅导的方式扶志强心,鼓励受访学生明确大学目标,助力困难学子敢于追梦。

据悉,实践队累计向当地新曹村、培田村发放资助宣传手册100余份,实地走访十几户升学困难学子家庭。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在资助育人和精准帮扶上下功夫,通过长期帮扶、“结对子,心连心”等方式,帮助当地困难学子树立自立自强、助人自助的价值导向。

image.png

实践队队员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及资助政策

03///同心筑梦共育英才 心手相牵助力成长///

为把教育根植在乡村里,实践队联合连城团县委及宣和镇团委,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一日夏令营”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的生长环境,从科技、两性、礼仪、防火防溺水以及动物保护等方面确定课程主线,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探秘、知识科普、团辅游戏等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游戏中懂得团结协作,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实践队队员用“青言青语”为留守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用“青行”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国主义接班人。

image.png

孩子们参与“同心接力”素质拓展活动,争先奔向终点

04///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守护我们的根与魂///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采访了两位当地“文化老人”:民间手艺人曹阿姨和培田小学的吴校长。

曹阿姨,民间手艺大师,一根普通的竹子,在她的手里幻化成一盏别具匠心的灯笼。巧手成就卓越,匠心创造非凡,她数十年如一日在这一领域深耕不辍,让这一传统文化成为培田形象的代名词之一。实践队员在向曹阿姨学习制作竹灯笼后表示:“竹灯笼美的动人心魄,我们要传承好这门手艺,不能让它泯灭于历史的洪流中”。

吴校长,培田小学校长,被誉为培田古村落的“活地图”。吴校长勇于挑起保护古村落文化的重担,自编《话说培田》,用笔墨描述培田文化特质,他说“要坚定保护好一个历史的、民族的、原真的、完整的、生态的培田古村落”,他对故乡的拳拳赤子心可见一斑。为了向实践队员讲清培田的历史文化,他展示了一件代表培田的历史活化石——背带头,由渔网、狼牙、书、米袋、铜钱构成,这五件物品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客家祖先从耕种中总结经验,从渔猎到耕读到市场经济,始终秉承“清白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把民族的历史背到肩上,走到哪里,用到哪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铸牢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积淀与厚重。

image.png

实践队队员向曹阿姨学习编织竹灯笼

image.png

吴美熙校长展示五件农耕古物

培田的发展振兴之风,吹过碧瓦朱甍,穿过田间阡陌,拂过最美转角,培田之美需要停下脚步细心体会。在这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社会里,实践队队员一步一脚印,用心上好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让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写满广袤的祖国大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