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双降”释放了什么信号?

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事实上,今年内LPR已经数次“降息”,在专家看来,LPR的下降有助于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LPR“双降”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2-08-23 14: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65%,较上月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3%,较上月下降15个基点。

本次LPR下降原因为何?与房贷紧密挂钩的利率调整,将对还贷族产生哪些影响?LPR再现“非对称”下降,释放了什么信号?

300万30年房贷

每月少供贷265.42元

5年期以上LPR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挂钩,它的下降对于“房贷人”无疑是个好消息。本次LPR“降息”后,今年内5年期以上LPR已经从4.65%降至4.3%,总共下降35个基点。

对于即将要签房贷合同的人,本月LPR下降后签比之前将更加划算。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贷款30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5年期以上LPR由4.45%下降15个基点至4.3%后,每月可少还房贷265.42元,积累30年减少95551.2元。

对于已经有房贷在身的人,则需把重新定价周期和重定价日考虑在内。假设与银行约定的房贷重定价周期为1年,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那么,本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并不会影响今年每个月交的房贷数额。但到了明年1月1日,即于银行约定的重新定价日,假设今年内5年期以上LPR仍是下降35个基点,以贷款30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每个月所需还贷将减少622.96元。

市场已预期LPR下降

有助于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从7月经济数据看,投资、消费等各项主要指标下滑,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企业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增量明显回落,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萎缩。”对于本次LPR“降息”的原因,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如是说。

事实上,本轮LPR下降早已有迹可循。上周,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下降10个基点。不少分析人士已经窥见LPR下降的可能性。基于“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分析人士认为,MLF降息10个基点释放了更强的“稳信用、稳增长”信号,8月份LPR大概率下降,且不排除幅度超出预期。

例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后,1年期MLF利率对于LPR报价影响较大,考虑到近期银行揽储成本压降,负债端压力明显减轻,将助力银行为LPR报价加点调降提供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曾于上周表示“不排除本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降的可能,但5年期以上LPR非对称下降的概率更大”。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强化了这一预期。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事实上,今年内LPR已经数次“降息”,在专家看来,LPR的下降有助于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LPR下降能为信贷带来快速修复。”明明表示,企业信贷增速受到LPR影响较为明显,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LPR下降将对贷款有较好的拉动作用。董希淼也认为,LPR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宽信用需要降成本支持,通过LPR下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LPR再现“非对称”下降

体现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LPR再现“非对称”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董希淼认为此举“实际作用和信号意义都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这两个期限品种。其中,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的流动性贷款,就是参考的1年期LPR;发放中长期贷款,比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中长期贷款,则参考5年期以上LPR。

董希淼表示,一方面,5年期以上LPR下降之后,将进一步促进基建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稳住和扩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5年期以上LPR下降将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新增和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负担,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居民房贷压力减轻,也有助于释放居民日常消费空间,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他同时表示,在美国等经济体继续加息的情况下,本月LPR下降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坚持“以我为主”。“稳增长仍然被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信心,提升居民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唐柳雯)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