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珊瑚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2-08-29 09:51
来源: 东方网
2022-08-29 09: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珊瑚礁对海岸保护、沙滩形成、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海草,以及那些生活或游弋在珊瑚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海洋生物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珊瑚礁在国家、国际和全球层面也很重要,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珊瑚礁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菲律宾。针对菲律宾珊瑚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采访了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蒋逸航先生。

蒋逸航先生谈到,“菲律宾的珊瑚礁系统属于‘珊瑚三角区’(The Coral Triangle)的一部分。在这一地区,鱼类、珊瑚和许多其他生物种类的数量至少比在加勒比海、塔希提岛或夏威夷发现的数量多3至5倍。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所有海洋问题中的最迫切的和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菲律宾的珊瑚礁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机构对菲律宾的珊瑚礁关注后开始,菲律宾启动了大规模珊瑚礁调查与保护工作。UN Foundation曾资助过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Action Network (ICRAN) 1000万美元开展全世界的珊瑚礁保护工作。我作为执行委员会成员之一,负责执行该项计划在东南亚地区的有关珊瑚礁保护的活动。在我参与和执行过的联合国环境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南中国海项目中也包括很重要的珊瑚礁保护的项目。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和很多菲律宾的专家学者一起工作过,包括菲律宾大学海洋研究院Edward Gomez和Porfirio M.Alino教授等,开展菲律宾珊瑚礁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我们对菲律宾珊瑚礁系统的研究成果对公众开放,支撑菲律宾珊瑚礁保护工作。”

菲律宾珊瑚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是位于巴拉望岛公主港以东180公里的图巴塔哈群礁国家公园。图巴塔哈珊瑚礁位于北纬8°43′-8°57′,东经119°48′-120°3′,处于菲律宾的苏禄海,面积达332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环礁。图巴塔哈群礁国家公园一直保持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处于原始状态,超过1000种物种在这里栖息,包括350多种珊瑚与500多种鱼类,仅鲨鱼和鲸豚就超过20种,是世界上著名的海洋保护区。

针对图巴塔哈群礁最早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1982年。图巴塔哈群礁于1988年8月11日被认定为国家海洋公园。因其对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位,1993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关的政府机构及NGO组织对图巴塔哈地区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行动计划及措施,并通过公众教育的方式,加强当地社区对于海洋保护及管理的意识及能力,使社区居民加入到保护工作中。同时,图巴塔哈群礁国家公园发展船宿方式的潜水旅游,仅每年3月至6月中对外开放,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保持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蒋逸航先生指出,珊瑚礁系统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和其他海洋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珊瑚礁系统的保护,要和保护红树林,海草床和海洋湿地等综合考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合作的机会和国内的研究能力;要有综合的保护视野,科学的方法和大众的积极参与。同时,应注重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不能以破坏性、掠夺性的方式发展渔业、旅游业,而应发展可持续的渔业与旅游业,并且成立保护基金,从发展获得的经济收益反哺海洋保护事业。在这方面菲律宾有很多的经验,比如包括阿波岛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态保护和传统渔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