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数据折射资本市场活力韧性

十年来,经历深刻结构性变化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活力和韧性不断彰显。

三组数据折射资本市场活力韧性

来源: 中证网
2022-08-31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截至8月30日,境内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达4900家,较上年末增加203家,上市股票总市值为82.47万亿元。

在上市公司总数逼近5000家、股票市场总市值迈向百万亿元的同时,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家数超过了2200家,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升至30%以上;在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的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超过20%,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在IPO和再融资保持常态化的同时,退市制度日趋完善,市场“出入口”更加畅通……十年来,经历深刻结构性变化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活力和韧性不断彰显。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等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落实落地,必将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十年来,A股市场冲刺“千亿级”“万亿级”市值的公司不断涌现,既反映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也见证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传递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号。一个显著变化是,近年来A股大市值公司中,“新经济”领域的企业正逐渐成为“主力军”。

“过去十年,中微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以高于3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9年7月,公司有幸成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企业之一。”中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志尧日前在科创板三周年活动上介绍。

成立于2004年的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领域,市值一度超千亿元,在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中较早达到这一水平。中微公司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615.26%。

而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凭借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深耕,一举造就了首家万亿元级市值创业板公司的纪录。宁德时代如今是A股市场第三大市值公司,更是A股史上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的“硬核科技股”。它的崛起,成为A股上市公司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

“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的角色更加凸显。”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约37%,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到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

按照成熟市场发展经验,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上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千亿市值”“万亿市值”公司。这一过程中,A股市场自身体量也会不断壮大。

十年来,在冲刺百万亿市值进程中,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未来,在向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新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市场将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A股的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还是美股的特斯拉、英伟达、亚马逊,一批科技企业正在引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颠覆原有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凸显了贯穿历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这一主线。”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具有枢纽作用。

机构投资者持续壮大

2016年1月突破1亿,2022年2月突破2亿……到2022年7月,境内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达2.07亿。十年来,在投资者数量相继跨过1亿、2亿大关的同时,A股市场投资者交易结构也在经历深刻变迁。

“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

据了解,十年来,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资产增长了约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至26.79万亿元,增长了8倍左右,行业实力大幅增强。目前,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3.5%。

未来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上升是大势所趋。东吴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团队负责人何韬说,市场定价权已从散户投资者转向机构投资者。2016年以来,公募、私募基金及海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稳定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延续。

“相较于前些年,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风格逐步变得理性化、长期化,投资领域侧重成长股及核心资产,交易频率逐步降低。”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薛凯强结合客户情况分析称。

申万宏源研究所政策与发展研究主管龚芳表示,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专业投资机构发展,其持股占比已从十年前的15%左右升至目前20%至25%的水平,公募、外资、私募和保险成为“四大支柱”,在专业投资机构持股中合计占比超过90%。

十年来,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未来,伴随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加强,健康的投资文化将得到弘扬,良性发展的市场生态也将得到涵养。

对标海外发达国家权益市场,A股市场正处于机构化的进程中,未来机构资金仍会是重要变量。“居民存款‘搬家’、公募基金发展为机构化的长期发展趋势提供了基础支持,后续养老金或成为重要的接续力量。”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说。

优胜劣汰生态加快形成

在上市企业结构、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的同时,A股市场“入口端”“出口端”不断畅通,市场化程度提升,资源配置功能增强也是十年来A股市场的显著变化之一。

在“入口端”,伴随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十年来股债融资稳步增长。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33.9万亿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约1.5万亿元,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10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十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股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充分发挥,从源头上解决了中国市场“不缺资金缺资本”的现状。

在“出口端”,退市制度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

谈及退市机制的完善,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感受颇深。他介绍,从2012年制定面值退市标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退市指标体系基本形成,到2014年健全主动退市制度、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2018年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再到《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出台,十年来,常态化退市机制建设稳扎稳打,不断走向成熟。

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近期表示,证监会将推进完善并购重组规则,强化公司治理监管,严格落实退市制度,支持上市公司扎实做好做精并购重组,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十年来,市场优胜劣汰的效应加快显现,“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未来,资本市场整装再出发,新一轮“深改”将在注册制改革、严格退市制度执行、机构投资者培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证监会将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监管转型与能力提升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功能。”对于下一步改革发展,易会满言辞铿锵,资本市场坚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

(昝秀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