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优于行业!徐工机械出口收入飞速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强

来源:东方网    2022-08-31 16:55
来源: 东方网
2022-08-31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按照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的模拟财务报表,2022年上半年,“新徐工”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8月30日晚间,徐工机械(000425)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主要经营指标优于行业、优于国内其他工程机械巨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04亿元、同比降低28.23%、降幅低于行业,其中出口收入124.88亿元、同比增长157.28%、增幅高于行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技术质量优势进一步凸显。此外,公司推出了中期分红计划,拟每10股派息2.3元(含税)。

出口同比增长157%,加速国际化主战略

工程机械行业总体需求量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具备一定的周期性。但从国际市场来看,区域经济景气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工程机械呈现弱周期性,因此国际化是徐工机械坚定不移的主战略。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之路,形成了出口贸易、海外绿地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营销服务、全价值链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上半年,徐工机械实现出口倍增。主要产品、主要区域大幅增长,自营出口同比增长157.28%,外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32.69%。例如,铲运事业部坚定不移深耕海外,凭借出口市场大发展对冲国内市场下滑,收入同比逆势增长,国际化收入占比近50%。

徐工机械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海外企业收入增长71.8%。巴西制造上半年表现亮眼,收入超出去年全年,实现盈利大增,经营指标全面提升;瞄准高端的北美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选址,相应论证、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徐工有限旗下巴西银行全力支持巴西制造发展壮大、风险控制扎实有效。德国施维英收入当期实现反超,印度施维英成为协同发展典范,收入增长68.5%;徐工印度正式运营;乌兹徐工合资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9.1%。

有降有升,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外拓市场,对内抓管理。

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期中,徐工机械聚焦盈利能力提升,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刀刃向内狠抓管理效益,持续推进采购降本和费用管控,净降本率2.84%;四项费用占比8.01%,较去年全年下降1.32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21亿元、同比下降38.98%。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1日,徐工机械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按照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的模拟财务报表,2022年上半年,徐工机械营业收入为538.49亿元,净利润为37.29亿元。以此数据,“新徐工”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降本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在工程机械行业其他巨头毛利率下滑数个百分点时,徐工机械却是逆势上升的。数据显示,徐工机械上半年毛利率为16.25%,比上年同期增加0.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5.24%,第二季度为17.36%。

难能可贵的是,徐工机械在降本控费时,研发投入不仅没有降,反而上升。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1.90%。如果计算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去年上半年为4.17%,今年上半年升至5.92%。

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徐工机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降本控费却增强研发投入,体现了公司的定力。

研发投入22.60亿元,已接近归母净利润23.21亿元。高强度研发投入下,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544件,其中发明专利187件,截至6月底,仅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6732件,其中发明专利1865件,上半年新立项国家行业标准7项,正在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行业标准55项;截至6月底,公司累计发布国际标准5项,其中主持2项,国家行业标准219项,其中主持107项。公司荣获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3项,“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批建设,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中,徐工继续蝉联行业首位。

徐工机械坚持国际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无论是国际化、还是技术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都可圈可点。公司管理层在行业低谷期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形成了抗周期低谷、抢复苏机遇的洞见力和执行力。

下半年,工程机械有望迎来赶工旺季,在低基数及需求改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增速也有望持续提升。加之徐工有限整体上市已完成,“新徐工”正以稳健的姿态穿越周期、向产业珠峰攀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