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候鸟教师计划”项目启动

来源:东方网    2022-09-05 11:42
来源: 东方网
2022-09-05 11: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工作进程,弥补当前乡村教育中教师结构不均衡、艺术类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022年9月2日上午,深圳市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候鸟教师计划”项目启动仪式在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巴东小学举行,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党委书记何浩江,深圳市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冯毅,南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海迪,湛江市坡头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安寨、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振忠,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委员冼宝贤,南三镇巴东小学校长陈镁,南三镇新来小学校长张武,南三镇田头小学校长罗杰雄,南三镇灯塔小学校长林观生等出席了当天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仪式开始前,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振忠作欢迎词,张振忠校长表示:“候鸟教师计划”项目是积极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结合乡村教育发展需求的公益教育类慈善项目,项目在南三镇的启动,将给海岛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南三美育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三全体在校教师,将积极帮助支教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由衷期望支教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自身人格魅力、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乡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南三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振忠讲话

随后,深圳市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冯毅对“候鸟教师计划”项目做项目介绍和工作期望。冯毅表示:“候鸟教师计划”项目的成功落地,得益于党和政府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坡头区和南三镇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一本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感悟,希望支教教师能够用人生中短暂的一年美好时光,做一件令自己终身值得自豪的事情,怀揣“勤奋进取”“不负青春”的信念写出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深信服公益基金会也将持续以“扶弱济困、教育助学”为主要业务方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继续添砖加瓦,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早日实现。

深圳市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冯毅讲话

在现场领导和师生的祝福和鉴证下,“候鸟教师计划”项目正式拉开序幕,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振忠作为南三教师代表为八名支教教师颁发《支教聘任证书》,标志着支教教师将正式开启在南三镇的美育教育工作。

现场领导启动启动台

南三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振忠向支教教师颁发《支教聘任证书》

启动仪式后,南三镇党委书记何浩江对“候鸟教师计划”项目作了评价和工作要求,何浩江书记讲到:“候鸟教师计划”项目,目的在于表达社会公益力量对乡村学生的关心,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朝气及专业能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口帮扶学校要鼎力支持支教项目、做好坚强后盾工作,同时在互帮互助中不断取长补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我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三镇党委书记何浩江讲话

为表达对乡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关心与关爱,深圳市公益基金会还为南三学子带来了50套总价值5000元的开学大礼包,希望学生知道:即使家庭经济困难也不要气馁和放弃,要坚持以学业为重,相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全体领导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代表赠予开学大礼包

仪式最后,坡头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安寨发表总结讲话,陈安寨副局长表示: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架起了城乡沟通的桥梁,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同时给学生带去了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使年轻的教师们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教工作,是交流,是学习,更是锻炼自我和磨炼意志的一次好机会。希望支教老师们,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勉力、勤勉踏实的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人生追求,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为受援助学校的孩子们拓展广阔蓝天,成长为报效相国、回报亲人、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家园的栋梁之才。

  坡头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安寨讲话

“候鸟教师计划”项目在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的启动仅仅是深圳市深信服公益基金会公益教育助学行动的开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支教教师加入到深信服公益的大家庭中,在全国各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发光发热,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惊喜与收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