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能源加储能电力体系,共赴数智低碳新未来

来源:东方网    2022-09-15 09:12
来源: 东方网
2022-09-15 09: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海 – 9月8日,芯片行业年度嘉年华2022新思科技开发者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聚焦“向新力”这一主题,新思科技携手广大开发者、知名科幻作家、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界的行业领头,共同探讨在数智化与低碳化双轮驱动的新时代,芯片产业如何以创新力赢得竞争新格局,定义发展新范式,助力千行百业共同绘制“数智”经济蓝图。

2022新思科技开发者大会现场

在开发者大会开幕致辞中,新思科技总裁兼首席运营官Sassine Ghazi分享了四项正驱动着世界向新的重要变革技术:推动数字转型的软件、为科技发展贡献原力的芯片、为企业提供洞察的大数据分析,以及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的AI技术。

全球数智化浪潮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深度的、下沉的数智化转型,芯片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高峰论坛上,《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马克与新思科技中国区副总裁王小楠、紫光展锐代理CEO任奇伟,以及纬景储能创始人兼企业战略发展官陈摄军分别从不同角度“论道数智化”。他们一致认为,产业数智化是大势所趋,芯片技术是最核心的底层支柱,而产业自身的转型是关键机遇。

“论道数智化”高峰对话

王小楠指出:“工艺演进带来的性能增加和功耗降低已趋于饱和,但如果从系统层面进行优化,未来芯片性能将实现数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地提升整体性能。另一方面,市场中八成以上的芯片都由成熟工艺打造,代表先进工艺的高端芯片不能代表全球的市场需求。在发展成熟工艺方面,提高产能满足市场所需,是我们未来的破局点之一。中国芯片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10年内翻倍,成熟工艺将持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如果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成熟工艺的发展,就能抵达更远的未来。

任奇伟也表达了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芯片产业如同钢铁、化工业等,已经成为了数字社会的基础性‘百年’产业,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芯片行业对于先进制程的追求将在新技术新架构等推动下在超级摩尔定律和超越摩尔定律两个方向继续向前发展。此外,对于实现能源数智化,不论是海量数据的感知、实时监控和分析,还是进行瞬时决策,针对电力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反馈,背后都需要有芯片技术作为底层基础设施。”

以能源行业为例,嘉宾们就创芯如何赋能能源数智化转型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在陈摄军看来,在构建以新能源加储能的新型电力体系过程中,数智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能源最大的问题是出力不稳定性,实现稳定、按需的输出,必须依靠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反馈和预测以及适量的储能配备。例如,目前广泛推广的虚拟电厂及源网荷储都是将能源进行有效调节,都会涉及到大量的运算。

马克最后总结道,数据是数智化时代的“石油”,技术创新带来的倍增效应推动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诸要素的不断重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生态从单一线性、相对封闭正在向多元融合开放进行跳变,带来产业发展新空间。

随着数智化向产业纵深迈进,低碳化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在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节约资源,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新思科技全球资深副总裁、新思中国董事长兼总裁葛群表示,在双碳目标下,各产业在数智化进程中都需要寻找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数智化与低碳化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双引擎,而创芯将提供基座技术原力。我们的创新已经突破了芯片行业的范畴,与各行各业深入结合以推动产业的跨越式演化。这不仅能提高其他行业的容量,也将重塑芯片产业未来竞争格局。

  新思科技全球资深副总裁、新思中国董事长兼总裁葛群发表演讲

芯片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半导体行业亟需一个评判新范式。凭借三十多年对产业的持续投入和洞察,新思科技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半导体企业竞争力指数模型”,提炼了半导体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十个维度,支持企业更好地自我诊断和调整长期发展策略,在数智化与低碳化的浪潮下顺流而上,把握时代机遇。

葛群表示:“芯片是一个永远有创新空间的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内涵不断演变,赋予芯片开发者全新的机遇与使命。身处于产业最上游,新思科技希望与开发者及合作伙伴一起感知创新、定义创新、引领创新,为创新注入原力,共建芯片产业与千行百业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