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做优中国种业“芯片” ——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种业纪实

来源:东方网    2022-09-15 09:39
来源: 东方网
2022-09-15 09: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陈建生 巫瑞万

米饭浓香香、口感俱佳的“明1优臻占”;独特可口、嚼劲魅力的“鸿两优6363”;清香四溢、软硬适宜的“明两优468”;米饭不黏有嚼劲、冷饭不回生的“赣73优明占”……这些优质稻种,是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六三种业)引进或繁育出来的。

六三种业于2001年10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发起成立,是集水稻品种育、繁、推于一体的科技型种业企业,注册资本5650万元,股东由13家国有法人单位组成,现隶属三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六三种业座落于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是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1年入选“八闽国企综合改革专项行动”首批名单。

作为本土仅有的纯国有种业企业,六三种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主创新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为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和做大做强做优三明种子产业,诠释了国有企业的担当作为。

2006年至今,获得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1年10月,珍珠稻耐储藏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22年6月,一种杂交水稻种子的制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9年以来,参与研究的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1259选育与应用、杂交水稻Ⅱ优1259的选育与应用、早熟高产籼型杂交稻178优2155的选育、早熟高产型籼型杂交稻金优2155的选育,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发挥强劲技术优势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1年8月,是农作物种苗选育为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拥有三明水稻综合试验站、国家原原种繁育基地、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建立了三明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谢华安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工作站。

有了这么一个强劲的科技创新重要依托,六三种业成立伊始,就以《章程》形式与三明市农科院明确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进行抱团发展,即在国内杂交水稻选育种成果方面, 闻名遐迩 的三明市农科院杂交水稻选育种成果,全部交由公司优先选择开发经营,这一模式在国内种业界屈指可数,堪称“科研育种单位与种业企业紧密合作的精典范例”。公司成立至今,为公司提供独占开发经营杂交水稻品种80余个。

健全自主研发体系

“健全的自主研发体系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公司自主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一支8人的精干专业育种团队,专职开展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在南方稻区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不同生态稻作区,建立了水稻育种基地6处面积近300亩,在南方稻区16个省(区、市)不同生态稻作区建立了水稻品种测试点、新品种种植观察圃、新品种展示示范点近50个。”三明市农科院副院长兼六三种业公司董事长乐开富这样说。他例举了科研人员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的重要贡献。

——在创制、选育及组合配制方面,育成定型三系不育系4个、二系不育系2个和恢复系8个,并开始配组利用,共杂交配制了975个组合,试制品种达到300多个。自主选育的品种有鸿邦两优6319,在2022年中下游中籼组续试、生产试验;鸿两优165,米质二等,在2022年福建晚稻联合体续试、生产试验;运两优633,在2022年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运两优6363已经完成试验,2022年可以申报国家审定。

——在新品种筛选试验、简比试验与新品种观察方面,为参加有关省(市、区)、国家区试提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强优势品种,根据公司的部署,对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公司配制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分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长江中下游晩籼中迟熟组三个熟组在南方稻区10个省布点13个开展新品种筛选试验。2021年,参与筛选的品种75个;在沙县区夏茂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种简比试验,中稻简比9组,参试品种126个,晚稻简比6组,参试品种61个;在夏茂试验基地新品种观察637个品种;在成都市、长沙市、合肥市各种植新品种观察100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已推荐各级参加区试。

——参加各级试验、审定与品种权保护方面,一是2021年参加各级试验的品种合计83个次,其中生试7个,续生10,续试6个,提升1年区试6个,区试48个,品比6个。二是2021年通过省级审定品种4个,分别为鸿邦63S、雅5优164、五优1602、明1优164;通过国家审定品种5个,分别为明1优臻占、明兴两优164、鸿邦两优6363、玖两优164、创两优164。三是完成6个品种植物新品种权组织申报工作,义邦A、仁邦A、茂恢633、鸿邦63S、茂恢639等4个品种权公告日为2021年1月1日,运邦63S、茂恢6363等2个品种权公告日为2020年11月1日。

拓展对外科企合作

拓展对外科企合作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司在以三明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与中国水稻所和和南方稻区9省(区、市)20余家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采取互换育种材料、新品种引进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并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了公司研发水平,增强了发展后进,引进了不育系、恢复系亲本材料50多个,与自有亲本材料测交,经过福建沙县区夏茂和成都、长沙、合肥等地种植观察,已经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组合,这些材料的引进应用,为提升公司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水平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重视科研项目申报

六三种业重视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工作。2021年在实施中,有序推进省科技厅星火项目“优质弱感光杂交稻新品种“金泰优明占”制种技术熟化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争取后补助项目经费25万元。三明市稻种基地项目“科研育种基地及种子加工仓储能力提升项目(一期)”,项目投资1750万元,目前改建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结合“中国稻种基地”项目的实施,由六三种业牵头,联合注册地在三明的6家种业企业组建的三明市种业企业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实现了南方稻区区域试验全覆盖,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2021年联合体福建区试中稻组1个组,参试品种12个,其中续试品种5个,生试品种4个;新开设福建晚稻迟熟组区试,参试品种12个。又比如,2021年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的华南早籼组区试品种10个,续试品种3个;晩籼中迟熟组区试品种13个,续试或续生品种5个;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2个组,参试品种26个,其中续试、续生品种10个。

截止2021年底,通过该联合体项目参试通过的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37个,为三明市种业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品种资源基础。

六三种业通过自主研发、科企合作等形式,加大科研投入,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21年底,公司自主选育或合作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49个通过国家及各省(区、市)审定,27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踔厉奋发,创新创造。下一步,六三种业将以党建引领,持续发挥国有企业优势,定位“科技先行抓成果、基地建设抓质量、开拓市场抓效益”的战略构想,加快改革步伐,严格实施科研团队奖惩激励机制方案,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确保取得改革成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三明种业发展发挥企业改革示范作用。

联系人:福建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巫瑞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