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在市实验小学举行

来源:东方网    2022-09-21 11:09
来源: 东方网
2022-09-21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近日,东营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在东营市实验小学举行。东营市教科院副院长、东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知晓参与了活动。

  活动由东营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燕全欣主持。

上午第一个为大家执教研讨课的是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徐鸿飞老师,她执教的是基础知识处理课《基础知识归类整理》。第二个为大家执教研讨课的是东营市悦来湖小学的张秀花老师,她执教的是精读引领课《白鹭》。第三个为大家执教研讨课的是利津一校的刘天然老师,他执教的是精读引领课《落花生》。第四个为大家执教研讨课的是东营区弘文小学的董雯雯老师,她执教的是精读引领课《桂花雨》。下午第一节,东营市实验小学的业务副校长王成义首先为大家执教了表达实践研讨课《我的心爱之物》。

接着,利津一校的刘天然老师代表教研团队跟大家分享了题为《素养目标引领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报告。他的报告以五上第一单元为例,聚焦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分别从“确定单元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创设任务情境”“选择评价方式”以及“安排课时计划”等五个方面,详实地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东营市锦苑小学的业务副校长郭东美,以及东营市大单元教学课题研究主持人海河小学的刘晓芳和陈伟玲两位老师,分别就五节研讨课做了简单点评。

最后,东营市教科院的副院长、东营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知晓副院长为大家就今天的研讨课和报告做了精细的、精准的、精彩的、专业的点评。刘院长指出:大单元之大,不是“量”的意义上的大,而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课程思维的形象化表现。零碎的知识只有经过结构化地组织,才能转化为系统性的认知能力;可迁移的能力只有在真实的体验性任务中才能形成;学习意义必须在元认知的参与下才能实现主体性建构;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探索的历程。

满满一天的教研活动立体、紧凑、实效,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均表示:此次活动,如一场应时、应景的甘霖,使得大家对“大单元整体教学”不再有迷蒙感、惧怕感。并且初步明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大概念”为统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以主题情境做驱动,丰富课程活动,完善学生动态评价,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 它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更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更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更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燕全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