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笔者认为: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要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在“强党建、兴产业、美环境”上下功夫,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三个抓实,建强基层阵地。提升党建质量是锻造新时代农村党组织力量的关键。要抓实思想引领。积极开展争当一辈子的“好边民”活动,签订《新时代文明公约》,引导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争当爱党爱国、知恩感恩、积极向上的新时代边民。要抓实支部共建。通过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结对模式,采取“政治理论互学、组织建设互促、业务工作互帮、困难问题互商”的“四互联建”机制,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分享党建资源、交流党建经验,巩固规范化党支部成效。要把结对共建党支部建在项目第一线,让党员冲在项目第一线,实现党建责任落实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要抓实人才培养。借助机关党支部帮扶优势,开设助农小课堂培训,对党员及技术骨干培训甘蔗和烤烟技术,增强党员干部现代化能力。要以“领头雁”工程为抓手,实施人才回引计划,依托乡镇党校、教育实训基地等,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个举措,促进群众增收。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绝不能让农民成为旁观者,而应让农民成为主力军,成为主要受益者。要巩固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党员示范带动,聚焦“糖、茶、果、牛”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组建“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民兵”甘蔗“互助组”,积极推广甘蔗良种良法、机械化种砍运榨,确促进产业稳产高产。要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联合家庭农场,发挥党支部牵线搭桥作用,组织群众通过土地租赁、就地务工和享受分红的方式实现一片土地三次创收。要充分发挥村级农产品多样化的优势,通过建立稻米、红糖、茶叶、坚果、菊花加工等家庭作坊,深化农特产品加工,推出“农米、农畜、农菊、农糖、农茶、农瓜”等系列农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培育倍增产业。将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切点”,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经济优势有机结合,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边民互市合作社,按照“村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用活政策红利撬动群众增收;要推广“蔗梢资源+肉牛养殖”,盘活畜牧产业链,夯实群众增收。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让村党组织号召力更强,群众紧跟党的向心力更紧。
三个强化,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强化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党委抓“两委”,“两委”抓网格长,网格长抓示范户”的管理机制,以“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和社会管理,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谋、有人抓、有人干,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要强化环境整治。要以村干部先行先试、党员示范跟进、引领群众一起干的模式,推进家庭“五美”“一园”建设,告别脏乱差,让农村成为向往的地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定基调、促保障”作用,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建立“环境付费+门前三包”制度,推动环境整治制度化、规范化。要强化制度执行。扎实推进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确保基层矛盾、纠纷、事故和坏人坏事及时发现、及时清零、及时消除。严格执行“周五爱卫日”制度,构建“正向激励、惩戒违规,群众参与、合理收费”的村庄治理模式,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人民政府李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