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环:万丈银堤破海过,十年远航帆不歇

来源: 东方网
2022-09-29 13: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赵欣婕、牛璟珲

2012年至今的十年,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环”)改革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演变,国际金融危机变幻莫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五环作为中央企业,勇立潮头,逆水行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彰显了“顶梁柱”一般的担当。

中国五环一方面勤修内功,以创新为发展赋能,深耕国内,另一方面扬帆出海,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达全球。近年来,公司国际业务比重持续稳定在50%以上,常设驻外机构在五大洲目前共计16个,成功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打响了中国化学国际品牌。

万丈银堤破海过,十年远航帆不歇。中国五环正乘着时代东风,心怀远方,帆翼高扬。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中国五环,生来就伴随着“责任”二字。正如中国五环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腊春所言:“中国五环的诞生,与解决中国人吃饭难题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套国产化尿素生产装置解决50年代末6亿人的饭碗难题、“半水-二水法磷酸装置技术”打破国外对大型磷酸装置的技术封锁、参与攻关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领跑中国煤化工工程领域……从落实“温饱工程”到保障“能源安全”,再到大力研发环保能源、高端化学品、先进材料等技术,数不尽的“首创突破”铭刻着中国五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随的每一步。

在众多技术突破中,2012年的半水-二水磷酸技术突破堪称是中国五环的在技术创新上的一座里程碑。2020年9月2日,全球规模最大的半水-二水湿法磷酸项目兴发38万吨/年磷酸装置一次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酸,整个项目由中国五环总承包,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该技术已经走出国门,我们目前利用该技术建立的一套装置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等于引领了整个国家磷复肥产业的升级。”中国五环总工程师郭国清说。

仅这一项技术,中国五环就有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认证的专有技术1项。工信部还将以中国五环为代表的新型半水-二水法磷酸技术列入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详见指南第44条)。目前,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已有5个项目。

面对每一个“卡脖子”难题,中国五环都有从无到有发展建设的勇气和决心。在过往的成就上后,他们从未止步不前,而是继续瞄准高端领域,向行业更“高精尖”的技术和工程发起挑战。长久以来,我国的生物基特种尼龙和甲基丙烯腈一直依赖进口,而这两种单体正是特种新材料、高端硬质泡沫材料的关键原料,广泛应用于我国军工、航天等领域,而现在,中国五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在芯片领域,中国五环围绕磷这一重要原料,布局高端磷材料、高端化学品及磷石膏综合利用等多项产业。中国五环的工程师们深知,基础化学材料一天不解决,芯片制造就难以取得真正得到技术突破。中国五环高级顾问李志刚说:“我们即将成为国内最大能做电子化学品的技术公司。电子级的磷酸、电子级的氢氟酸、电子级的硫酸、电子级的双氧水,都是芯片不可或缺的原料。这个将对我们的企业不受国外限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另外我们也把化工和太阳能电池衔接得非常紧。”

近十年来,中国五环多项技术专利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银奖。目前,公司已持有授权专利323项、专有技术21项,一大批小试、中试产品形成梯队接力。

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同样是在半水-二水磷酸技术突破的2012年,中国五环正式确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平均每年拓展1个新的国家市场的速度快速扩张,在印尼、伊朗、埃及等海外地区连续签订重大项目,国际收入比重持续提升到50%以上。2016年以来,公司更是积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2017年达到国际营收占比71.67%的峰值。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中国五环经历了很长一段从低端向高端渐进的奋斗过程。1982年,公司首批获得国家颁发的对外经营许可权,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承接孟加拉国液化气站,印尼精盐制备等一批中小型项目,第一次以工程公司角色进入国际市场。自此,公司从劳务输出开始,送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打洋工”,逐步成长到分包国际工程公司的业务,与国际工程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竞标。随着国内总承包项目的经验、业绩和能力日益积累,中国五环最终能够走出国门,独自承包整个工程。

从最初的小型项目,到中型项目,再到大型项目的总承包;从最初利用专利商的工艺包,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再到采用原创技术承接境外总承包项目。一步步地,中国五环在国际工程市场上从蹒跚学步的婴孩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领袖。

在丰富的海外项目运作当中,中国五环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国际合作中凸显行业担当。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中国的工程物资供应链集成度、完整性、可控性均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中国工程公司国际化的根基。中国五环站在船头,也就担起掌舵的责任,积极向各国客户推荐中国供应商,携手中国优质供应商向国际客户交付中国解决方案,共同在世界舞台上打响中国化学品牌。

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这也成了助力中国五环的海外巨轮扬帆远航的东风。跟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中国五环进入东南亚、中东、北美等21个国家和地区,与国际知名公司同台竞技,设计和总承包了36个国外大型磷肥、氮肥、LNG等项目,完成多个全球最大、世界首套项目。公司签约海外大单,开拓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国别市场,签约一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目前,公司一共设有境外代表处11个、海外分子公司5个,基本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属地化发展正在形成。

在大力开拓国际工程市场,自主技术走向海外的同时,中国五环还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走出国门。《尿素造粒塔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1138)、《硫酸、磷肥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96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等一批中国标准在越南、突尼斯、印尼、伊朗、伊拉克、印度、巴拿马等国家的工程项目中被采用,带动了一大批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工程市场。

受益于国际市场的提振,中国五环连续多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 ENR/《中国建筑时报》排序中国承包商80强。

国之大者,责在人先

作为一家根植于湖北的企业,在2020年新冠疫情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最严峻时刻,面对地处疫情中心的巨大冲击和国际疫情蔓延导致海外市场停摆的双重打击,中国五环肩负起社会责任,成立党员突击队,奋战24小时,接收集团公司从海外采购的抗疫物资并转运至抗疫一线。公司主动向武汉市捐款300万元,党员群众自发捐款超100万元,其中陈红同志荣获“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中国五环始终把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并在疫情态势平稳后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工作,公司新签合同额连续三年超过百亿,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再创历史新高,取得了抗疫斗争和经营生产的“双战双胜”。同时,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在疫情期间为中小企业伸出援手,解决难题。

在各个方面,中国五环始终紧随国策,冲在承担责任的第一线。革命老区甘肃环县的精准帮扶事业里,公司党委就多次深入环县开展扶贫调研,走访贫困户,员工个人筹集捐款约20万元,为环县南湫乡学校投入教育扶贫20万元,三年投入消费扶贫超100万元,彰显了企业的担当精神与爱国底色。

公司还携手本来生活网打造线上消费帮扶平台“助农兴农爱心超市”,积极参加国资委“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活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完成五大类49项重点任务,“党建+扶贫”多措并举,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同步投入和推进,为甘肃环县提前一年脱贫作出了五环贡献。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省份,也是全国第一磷化工大省。在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建设绿色化工园区、落实“双碳”政策等环保要求上,中国五环也一直不遗余力。中国五环攻克的磷石膏无害化治理技术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使得长久以来困扰长江生态环保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且该技术已经在全省推广应用。

2020年9月“双碳”目标正式提出后,如何在“低碳”的同时继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新挑战。中国五环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俞新表示:“‘双碳’时代,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中国五环吹响‘冲锋号’,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高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布局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以半水-二水法磷酸新工艺为例,该技术每年可为宜昌兴发年产38万吨磷酸项目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节省350万元,已连续多年位列石化绿色工艺目录第一名。

为了进一步助力“双碳”目标达成,中国五环从二氧化碳的利用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与瑞士名企科莱恩联合开发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成本偏高的问题;与德国巴斯夫、中海化学联合研发海洋天然气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新技术,解决富碳天然气的系统性开发利用难题,推动海洋天然气的环保、低碳开发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中国五环参与建设我国第一批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上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并进军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液氨等低温储罐领域,推动环保节能、新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与时代同行,十年奋发

十年来,中国五环深谙“党建就是生产力”,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公司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党委发挥国有经济“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筑牢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根”和“魂”,并迎来了公司成立60多年以来效益最佳、势头最好、发展最稳的“黄金十年”。

公司多次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以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为载体,推动基层党支部创建“示范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各项目现场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建共建和授旗活动,推动会战活动在项目现场深入开展,实现党建和经营生产“两融合、两促进”,多个基层党支部案例获评“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回顾这十年,中国五环在诸多风险挑战下克难前行,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变革?如何在变局中谋求更高成就?公司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笃定前行。他们坚信,艰苦奋斗必然会收获丰厚成果。

作为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中国五环牢记自己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的使命,为国家发展不断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表现得更具复杂和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海外经营风险明显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中国五环清醒地意识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不确定的探索之路还长。所以,中国五环也决心将十年中的有益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延续下去。一以贯之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重大政治原则;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方向;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落实到公司发展的具体实践层面,即践行集团公司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的“两商”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优先、质量为本,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公司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随着“两商”战略的加快推进,“双碳”背景下绿色环保领域将孕育新的发展机会,中国五环将秉持系统观念,把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和解决自身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