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日前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对扎实保民生、兜底线提出了明确要求。实现应保尽保,还需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做到应发尽发,努力扩围。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来源:经济日报    2022-10-14 08:1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2-10-14 08: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对扎实保民生、兜底线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指出,在第四季度阶段性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将低保边缘户纳入低保补助,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障扩围政策,使返乡农民工也能拿到补助或救助,同时将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纳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范围。这是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的又一务实之举。

今年以来,一件件民生保障措施相继落地: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两类群体阶段性新增纳入价补联动机制的保障范围;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半年向620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02亿元,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纳入常住地保障;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近100亿元……这些举措受到普遍欢迎,增强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人无法正常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出现下降,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需要政府帮助他们缓解临时性的生活困难。现行低保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在应对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时需加快完善,努力提升标准水平,扩大覆盖面,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实现应保尽保,既需扩大兜底保障范围,也要科学识别、精准救助。以往,低保认定难、收入核准难等问题让一些困难群众没能及时得到帮扶,出现了救助保障盲区。近年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多地方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并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部分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这些做法实现了精准救助,让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覆盖更多困难群众。将低保边缘户也纳入低保补助,是全面落实低保扩围的重要举措,使社会救助重点逐步从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扩展,将带动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整和升级。

实现应保尽保,还需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做到应发尽发,努力扩围。今年,失业保险在全面落实3项常规性政策保生活、2项阶段性政策扩范围的基础上,返乡农民工也将能拿到补助或救助。这将有助于农民工挺过暂时性困难,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参保意识,更好保障自身权益。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还需在确保各项保障制度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加大摸排力度,及时发现救助需求,让群众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基本保障。

(金观平)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