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改变的饮食习惯 不变的生活品质追求

来源:东方网    2022-10-28 10:03
来源: 东方网
2022-10-28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一长假,在上海工作的小蒋回到老家。看着步入中年的小蒋日渐“发福”,父母建议小蒋学习表妹吃鱼虾和牛肉,少吃猪肉。表妹在深圳从事互联网行业,长期高强度工作、缺乏运动,但身体健康、身材苗条。

而小蒋同事大鹏,则留在单位,从食堂娴熟地拿了一盘清炒牛肉。这是食堂的“网红”菜品,尤其受到大鹏这样的健身达人青睐。

去年,小蒋在体检中查出轻微脂肪肝,医生建议改善饮食结构,少吃油腻物,适度摄取优质动物蛋白。小蒋首先想到的就是牛肉。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牛肉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7%、脂肪含量比猪肉低33%,平均铁含量约为猪肉的两倍。牛肉是名副其实的“肉中之王”。

“吃什么”已经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也是事关国民身体素质的 “大事”。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这个假期的经历,让小蒋发现,“多吃牛肉好处多”,已经成了都市精英、中产阶层、不同年龄层的饮食男女之共识。

我们确实已进入“牛肉时代”。2021年,中国牛肉消费量突破900多万吨;2016年到2021年,人均牛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7.5%,已达到6.58公斤(国际标准为8公斤)。

有意思的是,经济学领域有一个“牛肉消费理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牛肉消费热就会顺势而来。2001年,我国人均GDP就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2021年的人均GDP则达到1.25万美元。现在中国人不仅吃得起牛肉,还要吃好牛肉。

对比需求的火热,牛肉供应则出现缺口,国内产量还无法满足持续走高的消费需求,预计2026年缺口将达到约350万吨。

供需之间的鸿沟,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将通过进口填补缺口。考虑到消费升级和国人健康观念的增强、饮食结构的优化,高品质牛肉将成“硬通货”。

谁能率先洞察市场并抢先布局,谁就能赢得先机。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片公认的商业蓝海。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品牌商超、大型餐饮企业以及专门从事食品进口业务的企业等为主体、以产地直采和代理商拿货为主要运作模式的牛肉进口商业格局。

囿于牛肉对温度要求极高,全程冷链门槛较高。而品牌商超在采购渠道、采购规模上具有天然优势,在打破供应不足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以量求质”、“以量换价”,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是商超较之于其他进口主体打造的行业护城河。现实中,很多人有“商超里卖的进口牛肉好吃又不贵”,原因正在于此。

商超多青睐于全球产地直采的进口模式。近两年,有国内商超与跨国企业合作,签订高达几百万的大额订单,极大突破了牛肉进口的壁垒。但这种直采模式还不够“直”。比如,这种跨国公司多涉及多元业务,而不是专门从事肉牛养殖、牛头生产;牛肉供应多是原始单向的“生产—购买”模式,缺乏按需生产、订单养殖的个性特色化服务。

现在,有商超主动“卷”起来了,致力于给消费者带来更优选择。日前,麦德龙携澳大利亚知名牛肉供应商Teys定制品牌Teys Black在中国首发。这是Teys为麦德龙专门定制的品牌,由麦德龙提前近六月通过订单养殖的模式直接与其合作,专门饲养,谷饲育肥100天。

两个大牌携手,有何亮点?能为国内消费者带来怎样的惊喜?

先来看“货”。众所周知,澳洲是世界闻名的产牛地,而Teys是澳洲最大的对华冰鲜谷饲牛肉供应商,拥有6个现代化牛肉加工厂以及3个饲养场。这次国内首发的Teys Black牛源是在原生态农场放养,不吃任何含荷尔蒙的食物和含激素类的药物。而且每一块牛肉都可追溯到养殖场,每头牛从出生起都拥有编号。这种超高标准的食品安全准则和健康可溯的生产模式,从源头上确保了牛肉安全、健康、优质。

再来看“场”。长期服务企业客户,很多星级酒店和高级餐厅都向麦德龙采购,进口牛肉占82%;借助全球5个采购办公室,实现真正的原产地直采,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可以说,麦德龙是以TO B的实力,服务会员客户,其在冷链运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仅保证了商品安全,更让消费者享受到集采价。

  麦德龙中国副首席执行官 陈志宇

当然,好的商品是一方面,消费者有怎样的消费体验同样重要。此次Teys Black在会员店首发,也正是看重麦德龙服务于五星级酒店、国际赛事、超大型企业等全球品质商品和服务,打包定制带给会员。一个极致服务细节就是,为满足会员各式的烹饪需求,麦德龙会员店里配合引入了日本自动化切片机,实现中式快炒、火锅和西式牛排、日韩烤肉等“按需切肉”,可以说是美食懒人的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在麦德龙付费会员中,25-45岁人群占到69%,是优质进口牛肉的主流消费群体,也是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进入中国已26年,62座城市拥有百余家门店的麦德龙,将与他们擦出怎样的火花,进而与中国2000万中产家庭产生怎样的美妙化学反应;如何让“买到吃好牛肉”成为中国人的新日常,助力国人以强健体魄达成“健康中国”,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