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湿地:万类霜天竞自由,和谐共生绘画图

来源:东方网    2022-10-28 15:03
来源: 东方网
2022-10-28 15: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览奇卉异草,夏赏十里荷花,秋听渔歌互答,冬观湿地候鸟。看野生动物相互追逐、观国家保护候鸟万鸟翔集,与天鹅白鹭亲近,与家人亲友自驾游,赏四季花海、品诱人湖鲜,体验农耕渔乐,成了湖南临湘黄盖湖湿地近年来春夏秋冬不断轮播的精彩节目,又一个受到湘鄂毗邻地区人们热捧的网红打卡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黄盖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湘鄂两省交汇处的天然通江湖泊,西邻洞庭湖、北通长江,与洪湖湿地隔江对望,总面积3275.92公顷,涉及流域面积约15.38万公顷,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调蓄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临湘市林业局局长何碧辉介绍,黄盖湖地处洞庭湖流域,系湖南省第二大天然湖泊,也是重要的调蓄湖泊,还是长江防洪的重要屏障。黄盖湖流域属长江重点生态功能区,它既是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长江中下游鱼类洄游产卵主要场所,更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鸟类种群和湿地生态特征与西洞庭湖高度相似,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2011年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在黄盖湖开展了多次科学考察和物种监测,记录的野生植物有624种、动物207种、鱼类46种,鸟纲119种。其中,有莼菜、水蕨、野菱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有小天鹅、白琵鹭、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有东方白鹳等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附录物种25种。数据显示,每年在黄盖湖湿地越冬的候鸟数量达5万余只,白鹤、黑鹳、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屡见不鲜,小天鹅、水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多、停留时间长。每年秋冬季节,黄盖湖就吸收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岳阳网络文明宣传大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国武每年都要到黄盖湖拍摄大量摄影作品,为野生动植物立此存照,建立野生动植物“家庭档案”,用照片记录这些动植物的生命轨迹和“家族史”。

2012年,黄盖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以长江中游南岸的黄盖湖为核心区域,实际面积为6096.6公顷,水域70平方公里。近年来,临湘市充分依托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清四乱”“厕所革命”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将黄盖湖水系纳入长江禁捕退捕范畴,实现了岸线1000米内畜禽养殖全退养,完成了厕所改造4847户,根治了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黄盖湖问题,2019、2020年获评湖南省政府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奖,2021年获评国务院河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县。特别是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中,该市共投入近亿元,拆除湖区竹竿26万根、网箱6800口、围栏9636亩,退养养殖场91家,处置渔船1037艘,销毁渔具166.4吨,安置退捕渔民811户,修复湿地8835亩。目前,黄盖湖水质由四类提升到了三类,各类珍稀物种频现,越冬候鸟逐年成倍增长,已被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据统计,该市爱鸟志愿者成员将近2000人,每年候鸟迁徙季节观鸟、摄影和游玩的人员在10万人次以上,黄盖湖湿地的生机与活力蕴美而生。

“黑鹳作为濒危物种,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在我国约有1000多只。十分机警的野生白头鹤数量在全球也只有7000-9500只。作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黑鹳和白头鹤现身黄盖湖,是大自然对黄盖湖湿地保护成果的充分肯定。”爱鸟志愿者、临湘市思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卢了英激动的说。

奋楫扬帆正当时,湿地生态添新妆。站在湘鄂交界的黄盖湖湖堤,北面的莽莽长江奔腾不息、浩荡东流,南面的黄盖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山川之大、自然之美,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主之神奇。近几年来,临湘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林长制,将黄盖湖湿地保护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让黄盖湖的水更清、草更绿,野生动植物种类更丰富,黄盖湖湿地这张城市生态名片更加靓丽。(袁安烨、周斌、易晴洲)

(袁安烨、周斌、易晴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