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畜牧业稳产保供

法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制度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输出更多公共产品,如建立统一的畜禽生产和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畜禽屠宰管理制度等,保障畜禽产品供给高效安全。

力促畜牧业稳产保供

来源:经济日报    2022-11-10 07:53
来源: 经济日报
2022-11-10 07: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畜牧法。其中,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培育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完善有关扶持政策等规定引发广大养殖户关注。法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制度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出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67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3万吨,增长4.4%。这是国家稳定和延续长效性支持政策的积极结果。今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此次畜牧法修改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维护养殖者和消费者利益,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法律从多个方面提出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如明确加强畜牧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强畜禽疫病监测,防范公共卫生风险;完善畜禽遗传资源和种畜禽管理相关规定,增加有关审批信息公开的内容等。

健全现代畜禽养殖体系,为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与质量安全提供支撑。在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础上,法律新增鼓励智能化养殖、统筹畜禽养殖用地保障工作、促进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等内容。同时,协调推进草原保护与草原畜牧业发展,建设牛羊等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牧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畜群结构,促进草原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

完善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畜禽产品高效安全供应的基础。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国家对畜禽遗传资源享有主权,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法律规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多元参与,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原则,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开展资源调查、保护、登记、监测和利用等工作;支持对列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开发利用,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稳产保供的持续性政策,是畜禽产品高效安全供应的指引。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的指导帮扶,鼓励涉农企业带动畜禽养殖户融入现代畜牧业产业链。要输出更多公共产品,如建立统一的畜禽生产和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畜禽屠宰管理制度等,保障畜禽产品供给高效安全。

(李万祥)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