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张波:数字化驱动房企营销理念升维

来源:东方网    2022-11-17 11:00
来源: 东方网
2022-11-17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5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支持主办的“2022华夏数字经济与智慧人居高峰论坛暨金瓴奖揭晓”盛会顺利举行。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发表了以“大象迁徙——新时代房产数字营销升维之道”为主题的演讲。张波表示: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未来房地产打造的是产业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将是促进提质增效和产能升级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赋能精准营销,助力房企实现营销模式升维

当前,房地产行业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今年以来,宏观调控适时破局,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纾困、利好政策。在新的市场、政策的环境下,房企也在适应行业的变化调整步伐,积极开拓转型模式。在演讲中,张波表示,房地产数字营销的思维层面还有诸多生维之道。2021年,中国房地产数字化有100亿的规模,未来3年增长率要达到4.9%,中国数字化处于不断高速发展进程中。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字中国未来是大方向。但是数字中国并不是全部发展为了数字虚拟,线上生成虚拟房产做交易不是数字化房地产的全部。张波讲到,“房地产领域,数字技术是一个手段,再加上本身房地产承载的各种开发的实体经济的载体,未来房地产打造的是产业数字经济,希望通过数字化达到提效和产能升级。”

张波还提到,从长远来看,房企业务重心将由“拿地建房”向“数字营销”转变。“数字营销并不是解决大家所有问题,而是观念上的转变非常有必要,我们需要把自身的观念做进一步的升维。”

房企数字化营销理念升维,还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之中。张波介绍了房企数字化营销理念的升维过程:工具数字化——认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过去几年中,很多房企设立了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这是产品思维到流量思维的转变,也就是实现了“工具数字化”,但从效果来看作用有限。从去年开始,一些房企的思维也开始从流量思维到留量思维,即“认知数字化”,企业组建起数字营销部门数字资产的沉淀,希望用户可以留在自己的平台上,可以形成转化。未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数字化”,从留量思维到数据思维,将技术融合于内外业务场景,施行数字资产的激活和管理。

张波表示,“当前快消品、服务业已经从留量思维过渡到数据思维,实现了管理数字化,但是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尤其房地产开发行业,目前停留在第二层相对比较多,58同城、安居客有责任、有义务推动房地产行业数字化升维。”

  以开放数字化打造“新基建”,携手房企深耕“数字营销”

在升维过程中,做到“开放数字化”至关重要,不同数据的连接,不同平台的连接才可以形成更有效的产业升级。“拥有线上工具不等于拥有房产数字化营销的全部。”张波分析,整个数字化开放出来才有更大价值,开放数字化的基石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数字商业体系、数字产品凭证、数据交易制度和数据交易系统。开放数字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三点:第一,有效盘活资产,提升管理效率;第二,精准满足需求,优化客户体验;第三,赋能业务运营促进高效协同。

作为行业创新者和参与者,58同城、安居客致力于推动房企未来实现开放数字化,从数字基建、数字获客、数字服务、数字管理几方面的赋能,助力房企实现数字化营销转型。2022年,58同城、安居客重磅推出数智化产品“3D售楼处”,作为地产行业“新基建”,“3D售楼处”将线下看房流程复刻到了线上,通过实景航拍、3D沙盘、楼栋、户型、VR看房、日照模拟、一房一价等工具,以用户体验为根本,打造一体化沉浸式购房场景,提高线上留客效率。

“未来,58同城、安居客在基建方面继续投入,目的是希望用户把90%以上、以往需要到线下实地售楼处才能体会到的服务,都完美地复制到线上,同时还可以开放更多用户在线下感受不到的服务,以更好地提高用户决策的效率。”张波介绍到。

当前,58同城、安居客通过输出技术和服务,正在规划打造数字营销一体化的云端数智营销中心,持续构建行业领先的高效数字化营销服务平台。未来,58同城、安居客将继续立足于行业全产业链发展,用与时俱进的数智化服务,携手合作伙伴共创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