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建设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集现代化与智慧化于一体的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以治理服务为主线,让基层工作“减负增效”,让定制服务“主动触达”,让决策调整“数据驱动”,共建高质量、服务型、智能型、宜居型的“有温度的未来社区”。
据悉,深圳市光明区以“4321+X”的建设理念和以人为本、以服务促管理的建设思路,融合政务网、视频专网、物联感知网和互联网,面向治安、治理及服务三项社区业务,搭建社区治安治理平台与基层治理工作平台,不断丰富场景应用,打造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慧社区,实现社区管理“有迹可循”,做到社区事务“心中有数”。
今年5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光明区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总要求,对新型智慧社区建设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在光明智慧社区基层工作平台上,可以看到社区的党组织、服务机构、企业、感知设备、场所、事件、社区治理力量等数字化信息,让社区管理人员“心中有数”。
据了解,光明区物联感知平台已接入含水量在线监测、空气监测、桥梁、边坡、隧道等21类200套设备,累计数据采集超6700万条。视频联网共享平台已接入一类监控6193路,二类监控13136路,视频门禁15035路。大数据平台已汇聚21.6亿条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实时共享使用。一直以来,光明区在智慧社区建设领域不断创新。从深化社区感知体系建设到智慧化信息系统布局,从社区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到社区民生服务能力提升,光明区已经全面实现社区安全智能化、社区治理精准化、立体响应无缝化、办事服务便捷化。
在社区感知体系建设方面,光明区推进“区一街道一社区”万兆政务网络建设,将政务网接入社区,提升社区网络接入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雪亮工程”建设内容,引入社区二类监控、探头的前端感知资源,为社区的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来源,提升社区治安防控能力。
此外,利用社区已建物联感知设施,补充建设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感知设施,例如消防烟感、电气火灾报警等作为社区安全监测感知数据来源,提升社区基础感知能力。
为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光明区超前布局智慧化信息系统。一方面,打造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基于区级能力平台,利用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打造服务功能模块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社区治安治理平台,并开放标准化接口,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综合治理、商业资讯等多应用提供支撑,实现“接口统一、数据联动、系统统筹”。另一方面,创建智慧社区基础平台。建设视分析管理系统,通过视频技术,对海量视频数据资源等进行价值挖掘,对汇聚的大数据开展智能分析辅助研判,打造防打结合的社区治安治理新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工作精准化、精细化。
值得关注的是,光明区还配套建设了智慧社区运行管理中心,配备大屏及相关设备,形成“区一街道一社区”三级运行管理体系。对接社区各类视频监控、视频门禁、各类传感器等数据,动态感知社区人口、水、电及出租屋人员出入等信息,提升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为提高社区民生服务能力,社区创新部署24小时政务e站,可供居民办理社保、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入境证照等政务服务。社区基于“i深圳”光明子门户和微家园小程序,可为居民提供周边社康、学校、消防站、健身器材等设施信息查询和技能知识培训资讯服务,促进信息化社区建设。(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