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打造全方位智慧家庭安全服务,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

来源: 东方网
2022-11-30 16: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IDC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2.2亿台,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5%。随着智慧家庭概念的普及、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网络、智能家居走进平凡家庭,但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同时青少年网络沉迷、网络欺诈等现象近年来也逐步增多。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2021年至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政策法规陆续发布,2022年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用户隐私保护、未成年上网保护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贯彻落实国家系列政策和专项行动思想,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智家中心”)以家庭算力网络为基,将家庭网络及安全能力作为特色服务加大对外开放,通过标准牵引、测评驱动、安全服务多管齐下,推动“设备-生态-安全家”的建设。

一是以标准促规范,建立产业安全基线。协同家庭生态合作伙伴、相关部所等多家企业共同推进建设智能家居及物联网安全领域国际、国内、行业标准10余项,GB/T 41387-2022《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家居通用安全规范》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家居安全领域的国家标准已于2022年4月15日正式发布。通过协同社会各界共建标准矩阵,推动标准信息编制、实施、转化、应用、提升等形成完整闭环,助力智能家居产业形成统一共识,为智能家居行业生态向高标准、高安全演进发挥指引和规范作用。

图1.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家居通用安全规范》

二是以测评树标杆,驱动行业良性发展。智家中心数字家庭实验室是国内首个经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签约的智能家居安全测评实验室,提供业界首个智能家居安全测评认证服务。目前,实验室已协同科大讯飞、海尔、华为、长虹、视洞、岭雁、乔安、友华、锐捷等10余家生态伙伴开展40余款摄像头、路由器、儿童智能手表、智能家电等家居设备的安全检测和认证,并为10余款已通过检测的设备发放证书,形成业内试点规范,打造高安全产品标杆体系。

图2.智能家居安全认证证书(部分)

图3.智家中心数字家庭实验室智能家居安全测评认证服务体系

三是以技术促赋能,夯实家庭安全能力底座。构建“家庭安全大脑”,基于大数据分析手段针对海量终端、网络信息建立对家庭生态的威胁感知与监测能力,自产输出家庭威胁情报库超2亿条,实现对诈骗行为、不良信息以及各类攻击事件的有效洞察;深耕不良信息审核能力,能力接入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电视大屏等内容和平台40余类,过滤消息量超7亿条,其中拦截违规消息超90万条,实现高效拦截违规内容,保障智慧家庭内容生态的风朗气清。

四是以产品促成长,打造家庭上网安全屏障。为解决乡村留守儿童上网管控难、留守老人网络防诈难的问题,2021年,中国移动场景化宽带团队成员前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坑口乡瀹潭村,调研农村家庭用网现状与诉求痛点,试点“护苗宽带”,并与黄山移动、歙县公安局、坑口乡围绕“数智”乡村、为民服务开展座谈交流,达成村企党业共建。瀹潭村第一村书记程笑祎表示:“在我们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的上网守护工作中,中国移动护苗宽带给予了莫大的支持”。黄山移动歙县分公司总经理汪南南也提出:“通过护苗宽带,呵护下一代健康成长,为黄山市的数智化建设、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目前,基于家庭安全大脑能力,护苗宽带已守护超1.7亿家庭用户网络安全,实现日均检测风险1.4亿次、累计告警9800余次,为家庭撑起一片安全绿色的网络空间。

image.png

图4、图5:中国移动护苗宽带服务在安徽省瀹潭村落地

  图6:护苗宽带功能展示

未来,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将持续立足家庭安全主责,依托家庭算力网络技术的应用落地,全面构建智慧家庭生态安全底座,针对IPv6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暴露面开放风险,基于底层安全连接标准,构建一张安全开放的家庭物联专网,赋能合作伙伴安全接入与互联传输,为用户创造干净、清朗的家庭生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