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元!碧水源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守护北京人的“大水缸”——密云水库

来源:东方网    2022-12-01 10:56
来源: 东方网
2022-12-01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碧水源与旗下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北京密云区农村污水治理第一片区PPP项目,该项目位于密云水库保水一级核心区,范围覆盖溪翁庄、高岭、不老屯、石城、冯家峪5个镇。项目将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新建设施总投资超2.5亿元,合作期25年。

密云区农村污水治理第一片区PPP项目包括密云所辖5镇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新建、改建及运营,也包括存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新建污水处理站31 座、改建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支管网98.4千米,新改建工程总设计规模4000吨/天;项目存量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站 97 座,检查井32740座,污水管网521.7千米,处理能力4387.5吨/天。

据悉,碧水源自主研发的ICWT系列产品已参与密云水库周边水治理超过十年,在水库周边部署装备近百套,承担着水库一级区水质要求最高、任务最重的保水任务。

▲碧水源已实施的密云乡镇农村地下式污水处理设施站点

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及一流的膜设备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碧水源通过多年的创新技术研发、探索和实践,开发出了适合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行之有效的拳头产品——ICWT。该产品具有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多选择、成本低等特点,其核心技术采用了碧水源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先进MBR膜工艺,不仅占地少、剩余污泥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而且出水水质高。可将生活污水稳定处理至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或地表水Ⅳ类标准,不但解决了水污染问题,经处理后的出水还可直接回用于景观、绿化、洗车和建筑冲厕等,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

  ▲碧水源ICWT应用于密云水库周边农村污水治理

由于广大农村的污水处理站点多是分散式的,如果一个站点配备一个管理人员,再加上电费等开支,过高的管理成本不足以支撑站点的商业运行。碧水源采取“大厂+小站”的“打捆”运营管理模式,即选择规模大的站点作为运行管护的基地,进行集中管理、采购、维修;选择小站负责运行、管理、维护、记录等。例如,北京密云的240 个污水处理站点采用了该模式后,仅用了4 个小组12 个人,相当于一个人管了20 个站点。这种几十个几百个站点一起“打捆”的做法,使原本单独管理的吨水成本大大降低。另外,随着碧水源先进智造的持续赋能,各站点ICWT设备实现手机APP智能监控及数据上传,加药、曝气越来越精准,运营管理越来越低碳、成本也越来越接地气。

碧水源ICWT除在北京地区深受市场青睐外,已在另外的天津、河北、湖北、广东、云南、江苏、海南等全国多省市的村镇水环境治理中应用上万套,成为当前国家解决村镇污水治理难点痛点的主流设备之一。

相关链接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第一大水库。在北京市东北部、密云区中部,西南距北京城70余公里,距密云区12公里。密云区是首都重要水源地,如今首都市民每喝三杯水中,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水库最高水位水面面积达到188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相当于67个十三陵水库或150个昆明湖。随着水资源日益趋紧,密云水库成为首都生命之水,维系着首都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