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隧道消防安全关键少数,中国二十冶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来源:东方网    2022-12-05 10:57
来源: 东方网
2022-12-05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11月9日是第31个全国消防日,活动主题是“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都在广泛普及和推广消防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同时,隧道项目作为施工难度大、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的典型工程,近年来隧道消防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国二十冶设计研究院一直以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建立安全管理模式,抓住问题关键点

隧道火灾是常见的隧道安全隐患,早期隧道火灾安全设计研究大多是采用缩尺寸管道进行试验,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此类实验,重点就隧道火灾实验的假设的问题展开了探索。并针对湍流段塞流条件下火灾传播、分层和火焰蔓延及回填层和临界通风速度做出总结,为隧道安全搭建平台和基础。

中国二十冶在系统梳理现有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安全管理模式,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隧道以其对特建造结构和外部环境,使得发生火灾时,热烟气无法及时排除,内部温度上升快,相比较与一般的建筑火灾出现轰燃现象的速度更快。同时由于通风不足,其中的CO、CO2及其它有毒气体浓度增加的更加迅速。随人们对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需求的急剧增加,现有隧道不足以满足日常交通。

因此,新隧道的建立比以往更宽、更长、更复杂,来增加通行量、缩短行车时间。由此带来的隧道的火灾安全问题促使建设单位必须充分了解车辆火灾荷载、通风系统和隧道几何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因素考究,让隧道消防安全有据可依

隧道火灾发生频率受隧道规模、形式、交通量、交通流组成及隧道管理水平等多因素影响,降低事故频率,应深入分析火灾的起因、特点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明确火焰传播速率与通风速度的直接关系,阻止动态富氧火焰蔓延。同时,将临界速度的概念应用于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并考虑火灾引起的节流对通风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展,越来越多城市道路隧道开通并投入使用,保障市政设施安全,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顺畅,刻不容缓,隧道建设中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隧道消防安全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二十冶将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密切关注消防安全发展趋势,切实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致力于提升全员消防安全素质,达到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目,为后续提高建设项目安全性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李珊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