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海洋公园:短期股价波动未改长期趋势 文旅发展仍需韧性与创新

来源:东方网    2022-12-05 16:03
来源: 东方网
2022-12-05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疫情防疫措施逐步调整,主题公园、景区等文旅行业复苏回暖迎来加速。近日,引发关注的海昌海洋公园,于12月5日开盘,回调上涨。

经历了上周的股价异动,海昌海洋公园方面发布公告,“并不知悉有关该等股价或成交量变动之任何原因。” 对于当日的个别市场揣测,海昌海洋公园当晚也公告表示,“董事会已向曲先生查询,现郑重澄清,指称曲先生出售股份的新闻是虚假的,并没有事实依据,纯属恶意造谣。董事会特此强调,于本公告日期,曲先生并无出售其任何股份,且仍为本公司控股股东。此外,本集团的业务无任何异常。”

有市场人士分析,海昌海洋公园作为中国知名的海洋主题公园,亦是全球十大主题运营商之一,拥有深耕行业多年的成熟经验,业内龙头地位稳固。目前,海昌海洋公园已在上海、三亚、大连、重庆等多个城市布局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主题文旅项目,亦是多个城市的海洋文化网红地标,在市场环境持续复苏下,其业务模式仍具发展韧性。

旅游复苏、客流倍增,海昌IP布局见成效

近日,广州、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相继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例如,上海自于12月5日起,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深圳自12月3日起,进入公园、植物园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今年下半年,以迪士尼、海昌海洋公园为代表的旅游及文旅企业迎来逐步复苏发展。根据第三方平台发布数据,今年国庆期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共接待入园游客超16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15%,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90%,其中本地游客占比达到70%;平均客房预订量提前10天就已达85%,国庆期间全部满房。

这主要得益于疫情有效缓解和近年来持续加快轻资产战略。自2021年以来,海昌着重发力IP建设,先后获得全球知名IP奥特曼、航海王等授权,同时发展自有IP——海陆机甲、海灵女王等。据悉,今年7月,奥特曼主题馆落地上海,IP战略与主题公园强大协同效应效果初显。引入奥特曼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在2022年8月周末单日平均入园人数约达2万人,奥特曼主题馆消费相关产品单日平均营业额约37万元,主题乐园热度强势提升。

此外,海昌海洋公园方面也公开表示,旗下奥特曼主题酒店即将落地上海项目,此举也有助于丰富IP场景应用和推动新零售业务平台发展。通过与全球有影响力的主题公园、景区、生活方式酒店、商业物业等线下消费娱乐场景融合,海昌海洋公园实现有效IP商品化,通过IP元素的独有粘性与引流效应,转化为私域流量,进一步形成以IP消费场景、私域流量、IP商品输出及供应链服务为护城河的新消费蓝图。

据机构人士分析,海昌海洋公园掌握稀有海洋生物资源、具备全流程服务运营能力,短期IP打造成功、上海项目一期扩容+提价、中期看好上海二期开业+轻资产扩张带来收入增量,长期期待IP新消费拔高收入业绩空间。

多地优化政策利好 轻资产模式引领产业破圈出海

飞猪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热门主题乐园双11爆款商品累计订单数超30万笔,主题乐园再次成为热门旅游产品选项。

11月中旬,文旅部提出优化跨省旅游管理政策,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近日,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对于部分公共场所不再要求48小时内核酸证明,也因此,A股旅游板块持续活跃,旅游、酒店等板块涨幅居前。

业内人士分析,有关旅游和文旅产业政策的推出,也为文旅产业的业绩复苏释放信号,而海昌海洋公园深度拓展主题乐园业务和多元化合作,进一步加速轻资产运营战略进程,率先进行前瞻性布局。

从公开报道来看,自2021年起,海昌海洋公园全面推进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向各地的海洋馆、围绕海洋的大型项目,特别是海洋度假区项目、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生活方式酒店和商业项目、冰雪乐园进行输出。譬如,近日海昌海洋公园宣布与广州乐曼文娱合作,在深圳市建设首个「少儿冰雪中心」项目启动深圳冰雪主题乐园项目,稳站冰雪风口。

与此同时,海昌海洋公园加速文旅出海合作,聚合优势资源,树立国际化品牌。自与越南Sunny World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发展或管理的海洋主题公园后,11月29日,海昌海洋公园又宣布与Boracay Lighthouse 17 Realty Inc.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启动菲律宾长滩岛新海岸咨询项目,双方合力打造具有菲律宾新的文旅地标,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生活娱乐平台,拓展“出海”布局。

在整体市场环境变动下,海昌海洋公园的产业资源壁垒显著,加之轻资产业务稳步扩张,IP及新零售业务将为存量业务赋能,打造新的增长极,这也为中国主题乐园的文旅融合与创新打开了新思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