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鸡蛋承载着什么样的饮食文化?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明白~
在中国,鸡蛋的价值不只是一味食材。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在美食的探索上,是秉承着精致和美味齐头并进的理念的,而一味鸡蛋,却可以从古吃到今,各色菜品未曾断绝。
大到国宴上的“赛螃蟹”,小到家家会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煮、煎、炒,甚至生吃,哪怕是一枚水煮蛋,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是家的味道,是上学时早上妈妈匆匆塞进手里的惦念,是坐月子时亲人跋山涉水送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宴菜 赛螃蟹)
据统计,2020年我国国内鸡蛋消费量2947.8万吨,全球排名第一;人均消耗鸡蛋296枚,估算至少吃掉4000亿枚。
国宴上的各色名菜名扬四海,中餐的影响力响遍全球,但面子之内,却有个难言的里子——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都处在“吃蛋难”的困境中。
【1】
现在的中国,能把粮食种上太空,能在南极吃新鲜鸡蛋,能关心玉兔号运回的月壤能不能种菜……大国的崛起给了国人充足的自信,将民族复兴抗在肩上的饮食男女们,发扬数千年古老的饮食文化,在追求营养与美味的路上一骑绝尘。
但把时针拨回70年前,这样讲话,恐怕没有底气。
新中国百废待兴,粮食供给是头等大事,解放上海第一年,全市存粮8000万斤,只够应付20天的困境。情势危急,陈毅市长不得不请出经济干才陈云同志,用战备手段才压住了粮荒。
粮食如此,优质动物蛋白的供应更堪忧。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在《数说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巨变》中披露了一个数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肉类总产才220万吨,禽蛋和牛奶产量更少,均不足100万吨。
那时家里养的老母鸡下了蛋,是绝舍不得吃的,鸡蛋是换物的硬通货,一枚鸡蛋换半斤酱油,换两斤粮食,是那个年代人们真实的日常。只有孕妇坐月子,似乎才能奢侈的吃上几枚鸡蛋补一补。
“吃蛋难”的窘迫,到了影视剧及小说的演绎里,就成了经典段落。在《人世间》里,周秉昆因为失手打了几个鸡蛋,一家人懊悔难受。在《隐入尘烟》里,借了同村人10个鸡蛋,不舍得吃,是要等着孵出小鸡再产蛋之后来还账的。
这些辛酸往事,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家禽蛋品领域的困境。长期以来,中国虽是养殖大国,蛋品供应却极其紧张。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人工养殖不太行。
“让各家能够养的上蛋鸡,吃得上鸡蛋!”这个想法,当年只能停留在老百姓美好的幻想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科研界主流声音是,中国没有蛋鸡的核心种源,要依靠进口,想要大规模发展蛋鸡养殖,不具备基础条件。
在建国之后,国务院下属的农林、商业、畜牧各部门虽然组织了论证,却得到了一个结论:很难解决。
然而,偏偏有一群不信邪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畜牧研究人。
【2】
河北,中国蛋鸡核心种源基地,吴桂琴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的奔波在蛋鸡种源的研究上,在这里的核心种源蛋鸡,是什么概念?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核心种源,我们从祖代都是要从外国进口的,也就意味着,我们中国人吃鸡蛋,都是要受国外的育种公司控制。”中国蛋鸡育种研发领军人之一的吴桂琴教授如是说。
(图为吴桂琴教授)
核心种源,操之在我,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近十年来,中国国产优秀蛋鸡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打破了国外对高产蛋鸡种源的垄断,目前,国产品种的供种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蛋鸡生产需求。2012年,中国国产蛋鸡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0%,十年后的2021年,这一比重已经升至70%以上。
从模仿、跟跑、到主动超越,在几代畜牧科研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终于攻克了蛋鸡养殖的难题,实现了吃鸡蛋的自由。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5年国家放开猪肉、蛋、牛奶等畜产品价格后,畜产品产量不断攀升,肉蛋奶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前列。
2018年,我国肉蛋的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61.8公斤、22.4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而今天,中国人每天消费8万吨鸡蛋,人均鸡蛋消费量为296枚,全球排名第三。
作为性价比最高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国人营养水平的稳定提高,与蛋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3】
从早些年的家庭作坊式蛋鸡养殖,到近些年逐渐崛起并发展壮大的蛋企,中国鸡蛋市场规模巨大。
数据显示,2016年的蛋品市场中,湘佳牧业占比7%、德青源占比4%、柳江牧业占比4%、晓鸣农牧占比1%,而其他大量小而分散的养殖户整体占据了80%的市场。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院的共同调研结果,全国平均单场饲养规模仅为5000余只,不足德青源顺义养殖基地规模的五百分之一。同时,95%的蛋鸡养殖场都没有自己的品牌。
由于供应的极度分散,以及良莠不齐的蛋品在流通环节“同场竞技”,使得整个行业缺乏对价格的控制能力,从上游蛋农到中游鸡蛋中间商再到下游商超,产业链各环节都处于低利润状况。
(图为 商超中的鸡蛋)
然而,市场形势正在改变。一方面,环保政策趋严迫使大量“脏乱差”的中小型养殖场退出;另一方面,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促使消费者选购更有品牌的鸡蛋。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正成为推动行业洗牌的决定力量。
未来,蛋品行业实际成为整个大农业领域整合的关键。
【4】
实现了吃得饱,国人的饮食营养升级要开始往吃得好转变。
高品质鸡蛋一跃进入国人视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可生食鸡蛋、无抗鸡蛋、富硒鸡蛋等等,丰富了国人选择的空间,也为推进鸡蛋行业整合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市场支撑。
(图为某品牌可生食鸡蛋)
今天,中国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特别是近十年来,在自主育种、疫病净化和蛋鸡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如今,我国蛋鸡产业正朝着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发展。目前,已从原来较分散的个体经营,发展成具有高产业化水平和严食品级要求的农产品行业。食品工业具有标准化、品牌化、产品多元化和客户需求导向的特点。
我国的鸡蛋生产企业通过提高种鸡培养、产品加工和品宣销售的标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为每一个家庭的餐桌提供安全的保障。为更好地引领鸡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在赋予产品商品属性的同时,也应加强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选购更优食材,另一方面,这对建立全产业链鸡蛋产品体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让鸡蛋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实现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到的每一枚鸡蛋都绝对安全、优质。
从鸡蛋是珍馐美馔的昨天,到已经成为百姓寻常美食的今天,不经意的时间转换、消费“精致”,让蛋品产业升级改革,也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我国鸡蛋产业无论是生产性能、加工技术装备还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都已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当前,困扰众多蛋企的一点,是如何在保证鸡蛋营养价值提升的同时,还能提升风味和其他功能性价值。龙昌动保给出的助力生产高品质蛋的方向,或许能够成为帮助蛋企走向鸡蛋品质升级的助推之力。
但,产业升级还面临着行业标准的重拟和完善。
产品的好口碑是通过持之以恒地钻研产品、革新生产技术、严控产品质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于鸡蛋行业来说,如果能从原料和生产的环节把控质量,从种鸡疾病进化和营养配方的角度提升品质,那么产品的价值将更高,市场受众将更广。
龙昌动保作为推动蛋品质量升级的绿色饲添倡导者,愿意携手优质蛋企,用更科学、更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更严格的监管,规范化鸡蛋产业的生产标准,推动整个产业朝着更加优质、更加透明、更加品牌的方向升级转变。
从“吃蛋难”,到“吃蛋自由”,再到“吃高品质蛋”,中国人的菜谱越来越丰盛,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不过,这条越走越稳健的中国鸡蛋安全品质升级之路,一定能够使我国的鸡蛋产品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实现从世界鸡蛋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