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 “微改造、精提升”: “三大模式”推进乡村共富

来源:东方网    2022-12-19 15:22
来源: 东方网
2022-12-19 15: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温州市瓯海区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契机,通过三大路径推进乡村共富,成功实践“三大模式”共富路径,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打造了如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小房子网红餐厅、龙溪艺术馆等一批有特色、有效益、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示范案例,为文旅项目建设提供了新样板,为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

“政府出资+团队运营”模式

以瓯海“国宝”四连碓作坊为原型,以纸文化为核心,瓯海区成功将“泽雅4A景区入口的破旧农贸市场”改造成为龙溪艺术馆,这也是温州市首个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乡村艺术馆;引入著名策展团队入驻运营,成为温州著名的网红打卡点。

瓯海区对焦“重点文旅项目内的破旧文保点”,按照文保修缮要求,让独具瓯海地域特色的李和元古宅焕发新机,成为新建文旅项目古榕春晓的核心建筑和吸睛地标。一经投用,游客便络绎不绝。

“国企入股+公私合营”模式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项目”为例,瓯海区对焦“空心化而没落的城郊小村”,同时引进运营项目经验丰富的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瓯海区旅投集团,以7:3的投资比例,合作成立公司联合运营、整村开发,有效缩减了项目开发周期、建设成本。保留村内自明清以来建筑84余幢,最大限度留存村落原始肌理,节约投资成本1.2亿元。部分项目较传统建设模式节约近30%的投资时间和成本。目前,山根音乐艺术小村项目已荣获浙江省2021年度实践案例最佳案例奖和最具人气夜间文旅消费目的地等多项荣誉。特别是山根村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和旧村改造,实现华丽转身,山根村民资产户均升值超500万元,村集体资产收益每年增加280万元,吸引村民返乡创业30多户,解决村民就业近200人,真正实现“原乡人”共享发展、“新乡人”创新创业、“归乡人”寄托乡情、“游乡人”体验生活的“四乡人融合发展”的理念。

“集体主导+企业主营”模式

以“小房子网红餐厅项目”为例,瓯海区对焦“农村废弃厂房、闲置农田资源”,由所在村集体牵头,通过村集体资产入股、村民入股和企业入股的多方共投形式,已投入资金900万元,改造面积1100平方,成功将一栋污染性皮鞋厂和闲置村集体大楼,打造成文艺餐厅、研学教室、研学宿舍和研学基地;统筹闲置农田200亩,推出丰收文化节、插秧文化节、新米宴等配套节庆活动。目前,村集体年增收80万,实现营业总额9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共富样板。

改造前

  改造后

以“水碓坑文旅古村项目”为例,瓯海区对焦“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按照村集体按需流转,村集体与投资商合作分红的形式,整合村级资金2000万元,修缮和改建古民居、铁索桥、生态停车场,成功招引君兰、安葵、兰里等文旅企业,在不整村征地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本近2亿元投入运营,开拓了“小成本”投入下的整村开发模式。

瓯海区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的成果不仅彰显在越来越美丽的风景中,也在城乡居民日渐丰厚的钱包里,更在老百姓与日俱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里。

(图文由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