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匠携手,传承创新

来源:东方网    2022-12-20 15:50
来源: 东方网
2022-12-20 15: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吴中百匠”苏作赋新系列活动由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吴中区委宣传部主办。自今年5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紧紧围绕“设计赋新”、“产业赋新”、“文化赋新”三个方面,推出“百匠有‘艺’思”、“非遗很生活”、“匠艺也国潮”、“守艺要新生”四大活动内容。

递进式赋予“吴中百匠”新设计、新方向、新思路,着力推出产品再造的设计新语言,打造品牌共创、集成孵化的产业平台,做靓“江南文化”品牌的吴中特色。

2022“设计赋新”

文创大赛、艺术再造,助力工艺推陈出新

7月,2022年苏作文创设计大赛启动。大赛围绕“匠心献礼”、“美好·应运而生”、“创新苏式生活美学”三大主题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评委组在收到的近四百余件作品中,从创新性、市场性、实用性、地域性、工艺性出发,最终评选出11件获奖作品。

为助力吴中百匠汲取更多设计灵感,“艺术再造、时尚表达”项目于同月开展。项目邀请苏大艺术学院文创设计中心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与玉雕、核雕、金属錾刻、苏扇、木雕、缂丝、苏绣、罗等各个工艺领域的工匠进行合作探讨创新方案,进行研发升级。

共计推出八款新品,并于今年苏作文创峰会开幕式当天正式亮相吴文化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为新品拍摄的主题视频。

2022“产业赋新”

对外推广、数字藏品、线上商城,推动产业焕发生机

8月起,苏作FUN运河特展陆续开启,随大运河沿线,走进杭州、宿迁、上海,用不同主题的展览方式,充分展示了吴中百匠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主题、形式上的最新探索。

并通过沙龙、研讨会、互动活动等形式,与学术端、渠道端、市场端进行了对话与对接,拓展了吴中百匠实现产业发展的眼界和思路。

10月,启动百匠线上之路。一方面,对苏扇、核雕、玉雕、花罗进行数字藏品的开发,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以NFT方式在线上售卖,大大增加了手艺作品的附加值,也丰富了作品的受众面。

另一方面,实施苏作online计划,精选100款吴中好物,上线政府重点打造的线上商城平台,通过在虚拟场景中植入产品的方式,吸引了Z世代的广泛关注。

2022“文化赋新”

百匠百课进所站、大师讲堂,扎实百匠文化底蕴

8月至10月,“百匠百课守艺课程进所站”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余位吴中百匠代表走进吴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社区居民授课超百节。

调动了吴中百匠服务群众、传播技艺的积极性,也提升了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吴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了江南文化的传播力。

11月至12月,“大师讲堂”活动拉开帷幕,活动邀请文化大咖、研学导师宣讲江南文化、苏州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吴中百匠的文化自信心,十次系列课程参与人数均达百余人。

  2023“明年计划”

明年计划走出国门,扩大“吴中百匠”朋友圈

据了解,百匠赋新活动还将于明年继续开展,活动将在以往三年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以“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为目标,在实践创新的提升上下功夫,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做精做强。

此外,“吴中百匠”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艺术增强交流、融合,展现时代匠艺的大国风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