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转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月17日,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22年会暨第五期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通过讯飞听见云会议在线上成功举行。
会前召开了联盟理事会会议,联盟联合理事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联盟联合理事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联盟秘书长、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出席会议并发言。联盟副秘书长、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杨辉代表联盟作工作汇报。联盟副秘书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孙守胜主持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的入会申请。
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活动上,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索继栓发表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讯飞研究院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国平,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金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发表主题演讲,联盟秘书处代表联盟发布《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2》。会议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主持。
【精彩观点】
人工智能加速向“实”,重大产业化成果竞相涌现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索继栓在致辞中表示,共同推动建设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布局人工智能源头技术研究为基础,以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战略高地为使命,力争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索继栓指出,以自动化所“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科大讯飞“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科曙光“曙光5A级智算中心”等为代表的企业主导、需求驱动的重大产业化成果竞相涌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索继栓对联盟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守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二是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体系,三是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共同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奉献新的智慧、拓展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主题演讲《智能机器人:从概念到产业》中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谭建荣表示,智能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中规划的重要智能装备之一,能在制造、服务、军事、家政、农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实现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学习和智能决策。谭建荣院士重点介绍了基于视觉的环境三维感知识别技术、多源多通道传感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等十项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
联盟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未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从产业创新方向、产业转型趋势、产业组织模式三个方面分享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潘教峰指出,我国有较为完善的全产业体系,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广阔,创新人才充足,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源头性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培育和壮大企业创新的核心能力,强化未来产业共性平台建设,创新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
讯飞研究院院长、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国平在主题演讲《讯飞超脑2030计划及最新进展》中重点介绍了讯飞超脑2030计划,以及2022年在多模感知、多维表达、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进展。胡国平表示,科大讯飞依托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542项AI能力及方案,共享在教育、医疗、汽车、工业、消费品、金融等行业的链接力,服务联盟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研究员王金桥在《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理解与生成》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多模态大模型过去一年中的最新进展。以“紫东太初”为代表的知识增强的多模态大模型突破了当前AI技术局限,通过跨模态自监督学习,开拓性地实现了图像、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统一表示和互相生成,形成了完整的智能表示、推理和生成能力。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在主题演讲《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将算力转换成数字生产力》中,提出大力发展算力、算法、数据服务,需要协同生态,创新应用,不断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提高转换效率与效能。联盟通过产研协同发展算力服务,全力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实现端到端的全栈算力生产、交付与应用支持服务,将算力持续转换成创造力和生产力。
【产业报告】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继续增大,产业赋能亮点纷呈
会上,联盟秘书处代表联盟发布《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从人工智能国内外战略态势、技术趋势、产业发展与应用以及中科院研究亮点等四个方面,回顾了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动态。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世界各国开始以国家力量抢占人工智能竞争制高点,争相制定该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以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对全球科技创新、劳动力市场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元宇宙成为市场热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近4500亿美元,并保持逐年增长趋势。
报告从论文、专利、综合监测三个方面总结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在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的支持下,我国人工智能高影响力专利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2022年申请高影响力专利达2265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报告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一是我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实体经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逐渐向可信人工智能转变。三是产业重心正从个人用户向企业用户下沉。四是算力需求与日俱增,AI芯片加速发展。五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细分赛道潜力巨大。六是复合型AI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正加速实施。
最后,报告介绍了上海微系统所“双目立体视觉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微电子所“国产标准通用高性能AI 系统”、自动化所“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科大讯飞“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科曙光“曙光5A级智算中心”、中科信息“分布式选民登记系统”、寒武纪“思元370-X8训练加速卡”、汉王数字“档案数据化AI赋能平台”、新松机器人“‘星卫来’工业清洁机器人”、国科嘉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中科院院署单位及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十大亮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