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广西德保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织牢安民惠民“保障网”

来源:东方网    2022-12-21 11:19
来源: 东方网
2022-12-21 11: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将稳岗就业作为“六稳”“六保”重中之重,充分依托政府促进、市场调节“两只手”,结合东西部协作帮扶措施,多部门联动,打好就业“组合拳”,稳住民生“压舱石”,全力解决因疫情滞留待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面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积极推动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工作,实现脱贫对象持续稳定增收,德保县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开拓帮扶车间,做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以乡村振兴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河道污染整治与山林生态保护、“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需求为着力点,开发一批农村保洁员、一批河长助理、一批生态护林员、一批易地搬迁安置点公益性岗位、一批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及一批非固定性村级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上岗就业,进一步拓宽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渠道。今年以来,该县共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5202个,安置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518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321人。

同时,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帮扶就业为载体,德保县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能动性,走出一条家门口就业的帮扶路子,促进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落实“一对一”专员联络服务,及时传导帮扶政策,高效解决帮扶车间运营各项难题。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就业帮扶车间35家,吸纳就业总人数231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554人,实现脱贫劳动力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零工市场+就业超市”解决企业用工难

围绕因疫情产生的劳动力滞留待业问题,德保县着力解决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县内企业用工“两难”问题,通过开发零工市场、开办就业超市,实现“短、平、快”灵活就业一批。

通过创新建立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同步服务的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社保咨办、就业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岗位需求、就业对接、求职信息人岗适配等平台,形成“零工一站式服务”模式,进一步顺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招工需求和零散务工人员自由、便利的务工需求。目前,该县零工市场累计服务求职人员600余人、企业25家。

创办深圳坪山·百色德保就业超市,充分发挥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优势,通过政府主导,购买第三方服务运营,调动工信等多部门联合联动,搭建“县、乡、村、屯”四级网格,实现粤桂两地人社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就业超市以“送岗位、送需求、送服务、送技能、送温暖”为理念,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式,开拓直播带货、直播带岗等新岗位,充分迎合新时代发展趋势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求职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就业服务,劳动市场“供”与“需”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持续推动德保县就业结构优化。今年以来,深圳坪山·百色德保就业超市提供岗位信息超2000个,吸引3.28万人进入直播间直观了解用工需求,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即能了解用工信息,方便快捷寻找合适工作;举办公益直播带货活动销售特色农产品13场,助力农户实现增收。

“四季引流+协作带动” 引导有序就业

根据劳动力求职务工季节性规律,德保县因地制宜,采取“四季引流”结合东西协作带动方式,有序引导劳动力适时就业、适岗就业。

因类施策,以“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周有推送”为原则,建立“四季引流”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以“春风送暖”“夏令送爽”“金秋服务”“暖冬留德”四个季度为主题的系列招聘活动,实现四季引导劳动力就业有序。共举办春风行动、粤桂帮扶劳务协作、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帮扶攻坚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等主题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6场,累计组织250家企业进场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2.4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共计520人。

依托“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四项工程,德保县采取“输出去”“引进来”“面对点”“点对点”的劳务协作机制,积极开发协作订单,通过广东省深圳市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向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下单”,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向就业市场“派单”,人社部门从人选库“推荐”就业,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精准“匹配”,政府组织“直送”企业的“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有效帮助县域内有转移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与深圳市用工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今年,该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到粤务工2895人,通过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免费输送农民工乘坐赴粤返岗3814人,真正实现“家门”直通“厂门”就业。

依托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机制,德保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示范性强的产业和园区,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如围绕特色水果产业供深示范基地,推进德保县健茂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德保县善缘水果合作社、海升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历远投资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落地,着力打造本土特色示范性产业园项目,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建设示范产业园3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个、示范家庭农场6个,吸纳托管468户脱贫户约1400人进园区入股分红和园区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特殊群体+就业市场”帮扶残疾人创业就业

聚焦残疾人就业问题,开放残疾人就业市场,确保政策兜底真正落地生根。

德保县统筹上级部门资金,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吸纳社会救助力量,支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先后创建2个区级、市级助残基地,共安置残疾人就业3名,辐射带动残疾人180名,同时,把德保鑫隆锰业有限公司打造成为一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民政福利企业,目前该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55名。通过加强政企联动,广泛宣传帮扶残疾人政策,推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举办德保县2022年“春风行动”网络直播招聘会活动,累计提供残疾人工作岗位35个,为该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线上求职择业机会。同时,通过东西部粤桂劳务协作平台,组织“爱心大巴”“点对点”免费输送残疾人到工作地点。

委托百色市精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百色市交通技工学校对残疾人开展实用性、实效性、灵活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并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挑选不同的残疾人参训人员,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资金20万元,举办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甘蔗种植)培训、残疾人技能(中式面点)培训班,受训残疾人120人。

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残疾人积极创业为社会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同时出台德保县有关残疾人创业就业有关方案政策,围绕残疾人扶创业、帮创业、为创业等方面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岗位和服务,全面推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今年,该县共为符合条件的3名自主就业残疾人提供创业扶持。

(德保县委宣传部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