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向未来 巾帼建功谱新篇丨简阳市妇联积极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来源:东方网    2022-12-21 09:10
来源: 东方网
2022-12-21 0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搭建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平台,提升广大居家妇女就业技能,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简阳市妇联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联”字优势 ,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践行“组织引领、妇女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围绕蜀绣、钩编、竹编、缝纫等手工业产业,多渠道、多领域解决妇女就近就业,帮助更多妇女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深入调研明需求

2022年以来,简阳市妇联立足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先后走访调查了6万余名农村妇女,深入了解她们的年龄、文化结构、灵活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意愿。

从调查的结果看,45-64岁的高龄段劳动力妇女占比高达53%;80%的妇女为小学或中学文化水平;她们从事的居家灵活就业主要集中在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基本为临时用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

从就业意愿看,90%有劳动力的农村妇女愿意就近或者居家灵活就业,她们表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还可以兼顾家庭,照顾一老一小,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靶向施策促就业

通过前期调研,在广泛听取妇女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简阳市妇联结合实际,提出了“组织引领、妇女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

在总体布局上,简阳市妇联明确了在简阳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四个片区中心镇(街道)(简城、禾丰、三星、雷家),通过功能复合的方式,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同时在各片区市场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的镇、村建立2-3个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

在产业规划上,简阳市妇联举一反三,拓展工作思路,采取以居家灵活就业为主,就近就业为辅的就业促进模式,让更多的妇女实现就业。

钩编“蓉宝宝”

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居家灵活就业特点,简阳市妇联提出了以蜀绣、钩编、竹编、缝纫等产业发展为主的居家灵活就业产业规划。同时,在企业用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拓展就近就业渠道。

钩编“蓉宝宝”、蜀绣、育婴员培训

目前,简阳市妇联已引进成都绣色锦苑商贸公司、手汇幸福里等企业入驻,采取“公司+培训+订单”“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订单”的模式,3月开展了钩编培训一期,30余名妇女参加培训;4月,在平武镇尤安村开展蜀绣培训,目前,参训妇女已开始承接订单。5月,与简阳市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第一期育婴员培训,25名妇女参加培训,2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在企业用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简阳市妇联也在多渠道解决妇女就近就业。简阳市妇联通过与申通快递进行洽谈,招聘正式员工和临时用工。4月29日,申通川藏总部正式搬迁至简阳,在简阳招聘近1000人,其中女性435人。

谋篇布局再推进

  四川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秀琴莅简调研

下一步,简阳市妇联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多渠道推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贡献巾帼力量。

0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已经完成了专家评审,待项目获批后,预计6月底动工,12月以前投入使用。同时,简阳市妇联同步推进其他三个片区中心镇(街道)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建设,确保尽快投入使用。

02精准对接培训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简阳市妇联依托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示范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妇女群体适合的不同行业类型,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切实增强她们的就业技能,满足她们的就业意愿。

03积极拓宽市场渠道

除了积极发展蜀绣、钩编等手工业产业,简阳市妇联积极对接本地服装加工企业,在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增设加工点,让妇女在家门口承接服装加工业务;同时充分利用临空产业优势,加强与快递企业合作,承接快递包装袋加工、缝补业务,推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借势联动临空产业发展;依托乡村振兴环线集体经济联盟组织,探索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发展方向,生产水果类的竹艺包装,既增加水果的附加值,又促进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持续开展家政、育婴师、电商等培训,链接资源进行现场招聘,确保参训人员100%实现就业。

04加强群众宣传引导

为了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简阳市妇联将妇女灵活就业与正在开展的农村“五美庭院”创建结合起来,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素质,引导她们讲卫生、除陋习、优环境、护生态、树新风、促文明,让干净整洁、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成为习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以小家美促乡村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

简阳市妇联将继续围绕初心,在成都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依托成都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大市场,发展具有简阳特色、符合群众意愿的居家灵活就业产业体系,建立体系相融、制度相通、市场共分、利益共享的崭新体制机制,充分引导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带领广大妇女实现就业增收,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