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能促转型 苏州金龙助马鞍山跑出“一体化交通”加速度

来源:东方网    2022-12-23 15:05
来源: 东方网
2022-12-23 15: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道如虹,一路向前。近年来,安徽马鞍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速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实现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生产要素融通融合、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努力绘好“一马当先”的“一体化”发展画卷。

2005年,马鞍山长运客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长运客运)成立,由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和马鞍山市长途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伴随时代变革发展,马鞍山长运客运扎根当地客运、公交市场,奋力在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上“当先锋、做高地”,不断延伸百姓出行服务范围,在定制客运、城乡公交、城际公交等细分市场中,逐渐走出自己的发展特色。

深耕细作 探寻客运市场更多潜能

伴随着高铁、网约车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出行的要求,传统客运模式正在面临严峻挑战。马鞍山长运客运以变应变,加速转型。从每一个细分市场着手,谋求突破。以“动车组”思维不断盘活存量,深挖每一处客运市场的潜能。

image.png

“2015年10月宁安高铁的开通是对当地道路客运企业的一大冲击,也是我们转型的一个新开始。作为马鞍山一家道路客运企业,我们具有市场沉淀的优势,同时也肩负时代转型的新使命。就如动车组一样,不再依靠单一的火车头,而是每节车厢都提供驱动力。唯有驱动力不断增多、增强,才能一直往前走。”马鞍山长运客运负责人说。

因此,一方面,马鞍山长运客运不断贴合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区到乡镇,深入短距离、门到门的道路客运服务,让百姓出行更便利。另一方面,马鞍山长运客运持续深入各个细分市场,提供并满足市场的各种出行需求。比如深入各大院校与校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量身定制暑期返乡方案;再比如开展和工厂的互动活动,建立客户微信群,把服务做到需求的前面;再比如结合旅游需求,打造乡镇旅游定制线路服务延伸等。在这个过程中,马鞍山长运客运公司始终贯彻“高品质”服务理念,从车辆品质、创新服务为切入点,将高质量服务带入到百姓出行的方方面面,也为公司新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加速融合 延伸城乡城际公交服务

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马鞍山长运客运不断优化百姓出行服务,奋力为群众“谋福”,为幸福“加码”。在道路客运朝着更加精耕细作探索的同时,马鞍山长运客运也将转型的另一目光瞄向了城乡公交和城际公交服务保障。

“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聚集民生实事,百姓出行服务从来是重中之重”,马鞍山长运客运负责人表示,“这几年聚焦客运主业的同时,公司也在寻求更多的突破。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速向公交业务拓展正是从2015年以来公司着力拓展的一大重心,包括城际公交和城乡公交两个领域。目前,公司配备车辆有300多台,其中公交运营车辆已经占据一半。可以说,这几年公交版块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为百姓谋福祉主旋律下,市政府也在加大城乡客运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让市民乐享其“乘”,马鞍山长运客运助力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陆续开通公交线路20多条,争取政府惠民政策用于百姓实惠出行。另一方面,由于特殊地理位置,马鞍山临近南京、芜湖,也在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从而也带动了两地城际公交线路的新拓展,比如已经开通的马鞍山到南京的城际线路,还有正在推进的从当涂到芜湖,以及博望跟南京接壤的城际公交线路也将陆续开通,而这些都是马鞍山长运客运这几年着力发展的重心。

“未来这几大版块基本是重点,包括基于定制客运深入、为乡镇旅游打造的服务、企业通勤包车以及城乡城际公交市场”,踔厉奋发谱华章,勇毅前行向未来,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马鞍山长运客运对未来依然信心坚定并且心怀长远。

image.png

当然,马鞍山长运客运在不断寻求市场突破中,更需要得力搭档的大力支持,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正是其中的重要合作伙伴。马鞍山长运客运负责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客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车辆品质从来是一道严格考验,车企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实力,值得信赖。从很早以前,公司就开始跟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有合作,这么多年双方深入接触下来,可以说,海格客车的车辆品质和服务都让人信得过。”

基于双方的长期信赖,2022年9月,马鞍山长运客运再次购入了一批海格纯电动客车深耕市场。“这次采购苏州金龙14台车就是针对博望至南京这条城际公交线路,选购的是海格途悦纯电动客车KLQ6829,这是海格一款非常成熟可靠的新能源车型,在市场应用比较广泛。我们也很期待这条线路的正式开通运营,将为公司在两地城际公交发展探索,以及在服务民生、保障群众安全、便利、绿色出行方面再添助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