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昌路小学:以智慧之力,成就“精美教育”

来源:东方网    2022-12-27 10:32
来源: 东方网
2022-12-27 1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安昌江畔,柳枝悠然;书声琅琅,心动琴弦;两岸景致,勃发千帆。

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有这样一所学校,居闹市,却满眼江景;小场地,却丰富多彩。随风摇曳的柳枝、静静流淌的江水、繁华都市的气息以及精美的教育,滋养着如朝阳般的孩童。这就是位于绵阳安昌江畔的绵阳市安昌路小学。

绵阳市安昌路小学

安昌路小学创办于1997年,“办学历程短而优,校园环境小而美,学校文化精而特。”这是校长涂久尚对学校特色的精准概括。学校建校时间虽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远程教育实验项目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四川省文明校园、绵阳市示范学校、涪城区书法教育基地学校等数十个称号。

  绵阳市安昌路小学校长涂久尚

涪城区是绵阳市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核”。作为四川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绵阳市教育排头兵,涪城区于2022年2月起正式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区域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安昌路小学抢抓时机,趁势而为,以“精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智慧课堂、智慧黑板等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精美”道路。

教之“精”:科学规划 精准导向

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完成了所有教室、部分功能室硬件从班班通升级为智慧黑板的改造提升工程。同时,组织开展多轮智慧黑板应用专题培训,基本形成了以技术骨干为示范、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老中青教师互助为主要形式的智慧黑板应用模式,为智慧课堂建设提供了软硬件的强力支撑。校长涂久尚表示:“目前,所有教师均可熟练使用智慧黑板,部分教师实现了智慧黑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教育发展,教师是“主力军”。学校充分发挥“全国远程教育实验项目学校”优势,大力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一是基础入手、普及提高。针对全体教师开展全员性、普及性培训,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二是针对急需、按需施培。结合教学急需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教师职称评定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及要求开展专题培训,如课件制作技巧、动画剪辑、数据统计等,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开展学科整合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特别是2019年以来,学校以《“STEM教育”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载体,以“信息技术+STEM”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STEM教育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能力,引导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获取资源的途径,以丰富的资源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育之“美”:学科融合 课程多彩

为了让“精美教育”这一办学特色落地生根,学校锚定课程建设为动力源,积极构建精美教育课程体系。遵循“科学规划、特色先行、实践提升”的思路,构建“多彩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国家、校本、自主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自主课程个性化。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以课程整合、学科融合为探索方向,以培育高水平特色项目为平台,构建多彩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多样态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老师覃英看来,智慧黑板、智慧课堂等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配乐朗诵、背景资料、视频等资源推送给学生,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技术的加持也让课程变得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老师宋璨对此深有体会。“例如在《轴对称》一课中,我可以利用智慧黑板的绘图技术以及图形演示技术,直接在智慧黑板上选取相应的图形,将智慧黑板自带的教学软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从而利用智慧黑板上的绘图软件使得学生对图形进行360度全方位观察。而学生通过图形的转化更能够理解对称的含义,并在日后的练习过程中自发形成对称的情境。”

“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观察、认知、分析、理解、处理问题,并参与课堂讨论,自主、自觉、自发地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英语老师李艳说,在她的课堂上,她喜欢通过设计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交流和成长。“信息技术的引入,让教学不只是局限在有限的讲台和教室,而是在更加广阔、自由的网络平台。”

校长涂久尚总结道,自从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应用智慧黑板、智慧课堂,系统为师生、生生、学生与资源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空间,信息交互更加迅捷。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教材、课件、影像,活动、展示、评价等多种资源实现自由快捷切换,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更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以及为教师多学科协同教学、实现学科融合提供了平台。

“智慧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进步的命题。”谈及未来规划,校长涂久尚的心中已缓缓展开一张蓝图。“我们将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学校的智慧校园体系。一是进一步升级改造硬件设施;二是发挥智慧校园系统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学校文化、家校协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用好资源、建好校本资源库,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数字学习平台;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针对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探索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的支撑环境,实施新的教育体系。让智慧教育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