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四区建设”新机遇,昌发展奇点中心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加速昌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来源:东方网    2023-01-04 17:14
来源: 东方网
2023-01-04 17: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位列“四区”之首,昌平区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更好地承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使命。

在2023年的重点任务中也提到科技创新引领需要持续系统推进校城融合。昌平区将重点集聚高校资源,梳理出沙河高教园区周边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昌发展和奇点中心联合打造的校城融合示范基地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扎根科教创新高地,共筑科教融合新生态

昌发展·奇点中心地处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坐拥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区域集聚18家高校,113家科研院所,11万高素质人才。园区内整建制迁入26个学院、29个一级学科、2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一流学科,已成为未来科学城基础研究重镇、人才培养高地。

周边更是环绕多个成熟的产业和科研基地,北侧靠近“科技研发+科研成果产业化+集聚企业总部”相结合的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西侧毗邻入驻了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终端公司、设计院、政企分公司等10余家单位的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南侧是和奇点中心一同组成昌发展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的新元科技园,共同构成了科教融合生态圈。

释放科教资源潜力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

作为沙河高教园区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奇点中心目前已搭建北航、北师大、中财大、矿大等多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功引入方维海院士、张春熹教授、刁训刚教授等10余位行业领军人才。通过与知名学府合作,孵化出车载智能辅助与无人驾驶系统、测井用高精度光纤陀螺测斜仪、无人飞行器导航飞控系统、电力传感与测量系统、石油随钻陀螺系统等几十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昌发展打造奇点中心校城融合示范基地

▲北师大化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北航先进自主导控系统研究院

通过搭建高校专家库和科技成果项目库,入库专家55名、入库成果98项,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众多高精尖领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科技”融合的创新创业氛围。

服务科教成果落地,打通产业融通新渠道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昌发展奇点中心依靠“基地+基金”发展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空间、资金、人才、技术经理人等一站式特色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通过特色技术经理人的服务版块,深度挖掘技术团队的意向与市场上的需求,搭建需求与供给的链接,配置成果转化的资源,并借助多种渠道进行产业化推广,实施切实可行的资本运作方案,助力科教成果转化的实现。

▲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挂牌

▲产业进化论系列活动

  ▲走进高校交流活动

为高校寻找技术应用场景,打通高校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沟通通道,例如帮助北航无人驾驶导航系统项目对接厦门金龙、北汽福田、三一矿车、北汽研究总院等头部车企;链接高校实验室与资本对接,直投或间接助力校城融合项目实现产学研落地,引导早期阶段、专业化基金投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项目落地提供多元化资金保障;定期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通过联合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高校院所持续开展路演、论坛、讲座、培训等主题活动,推进科技成果资源互通互享,挖掘优质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

未来,昌发展·奇点中心将继续发挥校城融合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高校向着科教融通、产教融合方向发展,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高校创业项目保驾护航,为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并继续深入结合昌平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生态及支持政策,乘着“四区”建设的东风蓄力远航,为区域产业聚集及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