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电网巡检进入“一键放飞”新时代

来源:东方网    2023-01-18 16:00
来源: 东方网
2023-01-18 16: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7日,随着莱芜供电公司输电智能监控中心发出一键返航指令,30千米外一架小型无人机缓缓落入方下供电所院内的信鸽无人机机场,并自动完成影像信息数据上传。

“自主起飞”“精准巡视”“全时空待命”,这些如同战斗机指令般的词汇,如今在莱芜供电公司成为电网巡检工作的新常态。

随着科技不断赋能电网领域,莱芜供电公司积极推进无人机巡检技术在电网领域的落地应用。作为山东省电力公司“信鸽”无人机机场管控系统试点单位,莱芜供电公司依托“信鸽”无人机机场管控系统,成功搭建输电线路无人机机场自主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机场本体和后台管控系统三者有效配合,实现网格内输电、变电、配电全量设备自主巡检,大幅提升电网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全时空”巡检

“无人机自检已完成,开始执行220千伏方孟I、II线无人机巡视任务,准备起飞。”1月14日小年当天,在莱芜供电公司输电智能监控中心内,运维人员在无人机自主巡检平台中一键按下无人机巡检按钮,远程操纵位于十公里外220千伏方孟I、II线无人机对该站及周边线路进行特巡。

在巡检人员的远程操纵下,部署在方下供电所内的“信鸽”无人机机场的舱门缓缓打开,随后无人机从机场舱内自动起飞,按照运维人员事先规划好的航线,对以方下供电所为中心4公里范围内变电站设备、周边线路及走廊通道进行自主巡视。二十分钟后,无人机完成了首架次飞行巡检任务后,精准返回机舱。这标志着莱芜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已从手控无人机巡检快速进入到“一键放飞”的新时代。

“这次巡检有着特殊意义,这架‘信鸽’无人机具备了厘米级精确起降、高清巡线测温、无人机自动充电等功能,具备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巡线图像实时传输等技术。”莱芜供电公司运检部专工谭冲介绍,这架无人机配备了专用机场,具备全时空巡检功能,可完成电力设备红外、可见光图像采集。在常规白天巡检作业基础上,也可进行夜间红外图像自主巡检采集作业,一旦输电线路通道和本体出现异常情况,无人机可随时独立执行变电站精细巡查、树障巡查、通道巡查、红外测温等巡查任务,自动把异常点位的监控画面和数据信息推送至输电智能监控中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24小时的“黑白班”全时段、全时空运行。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所有35千伏及以上线路5122基三维建模及自主巡检航线规划,完成3340基机场无人机巡视,发现设备本体缺陷32处。

“全覆盖”部署

1月7日,在110千伏鹏莱线线68号铁塔旁,莱芜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段瑞杰通过无人机管控系统一键放飞110千伏莱芜变电站内的“信鸽”无人机,对莱芜区东风社区城中村改造现场进行巡视,及时制止了一起吊车误碰导线的隐患。

近几年来,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不断深化无人机在电力巡检领域应用,着力提升无人机智能化巡检作业智效,全力推进输、变、配网格化、一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巡检进程。此次应用的无人机巡检系统,为国网山东电力系统自主研发。该系统包括无人机、机场本体和后台管控系统,通过三者配合实现网格内设备自主巡检。

在推进“信鸽”无人机机场管控系统试点应用的过程中,莱芜供电公司按照优先覆盖重要输电通道及交通不便线路、高电压等级及老旧变电站、城区配电室及线路的原则,依托变电站、供电所及社会资源部署“信鸽”无人机机场管控系统,推动输电线路巡检网格化。

据谭冲介绍,新型无人机的投运可以大大提高巡视效率,以无人机机场为中心半径4公里的巡检范围为例,原本作业人员为巡视该片区从车间赶到现场来回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使用无人机机场以后实现了远程异地的实时作业,原本人工无人机巡视周期可长达1-3个月,使用无人机机场后,巡视周期缩短为1-7天。

截至目前,莱芜公司已完成21处无人机机场安装,无人机机场以4公里为覆盖半径,将覆盖莱芜境内500 千伏变电站覆盖率为 100%;220 千伏变电站覆盖率为100%。覆盖 500 千伏及以上物理杆塔 80%,覆盖 220 千伏物理杆塔 67%,覆盖110 千伏物理杆塔92%,覆盖35 千伏物理杆塔34%,覆盖10千伏配电线路条数92%。

多场景应用

“高压危险,禁止钓鱼,请您立即离开!”1月2日,莱芜供电公司智能监控中心通过可视化发现220千伏城马线14号至15号线线下钓鱼隐患点有人钓鱼,立即启动机场无人机定点飞行,并启动无人机喊话功能,及时劝离线下钓鱼人员。

莱芜公司不断拓展无人机机场的深化应用,将在有钓鱼隐患点的覆盖范围内配置个性化定制无人机机场,增加无人喊话功能模块,可实现定点飞行、控制喊话,构建构建“可视化+无人机机场”防施工外破新模式。

无人机的多场景应用让亓鹏工作起来倍感轻松。他说“以前巡视高处设备靠的是望远镜,局限性很大。现在线路上一颗螺丝生锈,都逃不过无人机‘法眼’,对于设备状态的细节,无人机远比望远镜‘看’的精细。”

输电线路作为电网“大动脉”,运行维护任务繁重。近年来,莱芜供电公司不断深化“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精益运检模式,确保无人机在日常巡视、故障巡视、重大工程建设建设、灾情勘察和恶劣天气应急巡视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了主网运维数字智能化水平。

2023年,莱芜供电公司以“信鸽”无人机机场部署应用为基础,以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建设为引领,持续探索“无人机+”多业务深化应用,不断探索在线路防外破、恶劣天气过后线路特巡、线路“三跨”验收、春节保电和高中考保电和等场景应用,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促进设备运检能力进一步提升,打造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的输电运维模式。(谭冲 王宪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